【原创】长篇小说连载--《我的北方》14
(2010-01-20 12:22:46)
标签:
东北黑龙江黑土地农场生活知青生活婚姻互补文化 |
分类: 我的北方 |
喜爱这部小说的朋友,欢迎在线阅读连载《我的北方》
上卷童年北方
13.互补?
在我成长的幼年时期,很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有些奇怪,现在回想看了是有些偏了。
我总认为,“不幸的”家庭是大多数的,所谓幸福的概念,只是凤毛麟角的神话罢了。后来阅读到托尔斯泰老头的振聋发聩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时,暗自惊奇,怎么我幼时的胡思乱想竟然遥遥和文坛大家相呼应了。
自古至今,所有的人都在说,性格不合,需要互补。所谓取长补短,生活才得以和谐。可是西方人又说,One man’s poison, is another’s meat(也有译作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己所不欲,岂可强加于人。可是在婚姻的课题里,人总是看不透,太想改造对方。总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遂自个儿的心愿。穷尽毕生精力,希望对方了解、理解并成全自个。互相扳,互相掐,斗智斗勇,最后不是伤痕累累,各自退让,再者就是心灰意冷,放弃争斗,各自安居一个相对自我的空间保持安静。
那些伟大的,可为对方牺牲的爱情,那是古时的一厢情愿粉墨罢了,世间是罕有。人,毕竟是自私的动物。
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婚姻诊疗师。旁人能够凭以劝慰的,只能是根据常理和自取的经验。那些寻常琐事里汲取的过来人看点,让母亲年轻朝暮的心多了很多彷徨,也有很多无奈。也尽力尝试着弥补两人之间的空缺,寻找和谐平衡的相处方式。从最开始的力图影响他改变他,到后来的迎合他,到再后的不争与不干涉,这种循环是周而复始的。两人把“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还真印证了“此消彼长,敌退我追”的说法。“斗”赢了的一方,往往会逍遥得意几天,也是穷追猛打不肯给对方留一点后路。暂时落败输了气势的另一方在委曲求全些时日后,也不甘心被压制。再“奋起反击”,两人在战术战略方面的思路如出一辙,这方面倒是互补的周全了。
我两岁后弟弟的诞生,为初婚刚经历磨合期的父母带来了愉悦平和的一段时期。终于有子继承血脉,父亲对弟弟的宠爱与得志,无以复加,对母亲也和颜悦色凡事依让。
如果说父亲和母亲是性格喜好都相差甚远需要互补的话,我和弟弟的秉性更是继承了这一点。自小我性子野,也矛盾多变。弟弟却性情温和,喜欢跟着我这个姐姐前后到处瞎转。我似乎是继承了父亲的暴躁和母亲爱幻想的糅杂综合体。喜好也多。那时没什么幼儿园,小时候我带着弟弟多一些。无聊时拿筷子敲弟弟的头来玩儿,经常把头敲得乌青隐见血丝。弟弟也不敢声张。事后又总是后悔,不停地给他揉,还骗周围孩子的糖给弟弟吃。父亲对弟弟的宠让也常常让我嫉妒和怨。发生争执时绝对不能让父亲发现。我吃亏受惩罚之后,最后的“报复”一定还会落在弟弟头上。可我们姐弟都深知,我们是深爱着对方的。有好处第一给对方知道。到哪里发现了好去处,也一定要带着弟弟玩。他是我的影子。父母争执时躲避的避风港。也因着这骨血里的爱和霸道,不肯让旁人染指。一旦发现有其他小孩子跟弟弟示好做朋友,会把怨气找渠道发泄出来。旁人家的小孩也不敢贸然欺负我弟,都知道我们家里霸道的丫头是惹不得的。
多年后,我总在想,那些八零后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时代是与我们如何的不同,没有玩伴。没有互相寻找慰藉,小乐趣的记忆。分享和发泄。包容和忍耐。他们的情感宣泄口在哪里。所以,他们只能摇身变做了寂寞自私的小太阳。
父亲的性格里,很具有冒险精神。也许年少时代的动荡,让他灵活变通,凡事生存是第一位法则。并且自己的利益不容任何侵犯。在80年代初,努力通过四川老乡和其他知情渠道,为家里谋到了第一台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也是场部里仅有的几台。这让当时我们家在场部风光了很久。那时场部里父亲是出身最远的知青,有很多外界的渠道,能“搞到”很多指标。也让一些对物资有所需求的周围,围绕父亲的人多了起来。父亲早年间出差,最远到了上海开会,并进购场部所需的机械设备。回来带来很多新鲜实行物品电器,让周围巴结嫉妒的人多了起来。期间和母亲也发生过些争执。父亲借着对家庭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做了贡献,口气也越来越大。外来的应酬,年轻漂亮女人献媚的多了。也令母亲不爽和不屑。
母亲要的,是平稳安静的生活,对两人精神上的互通总是有更多的更美好的期望;父亲希望生活总能有质的飞跃,希望做人上人,享受复杂,丰富的,受人羡慕和热闹的生活。
两人的沟通,时断时续。总不能达到对方心底里的门槛。就如同钟摆里面的齿轮,本指望通过多年摆荡磨合,终于能齿缝吻合,相互交融地契合在一起,却没想,更本不在一个转盘的齿轮,如何能吻合在一起?偶尔在齿轮咔嚓咔嚓的转动中有短暂的交汇聚集,便已然是幸福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