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明朝万历首辅与潜江的情愫
(2015-05-04 16:24:25)
标签:
文化历史人文潜江历史名人传翰生 |
分类: 九、潜江历史名人传 |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他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少有“神童”之美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年仅23岁即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成为明朝最年轻的内阁成员。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朱翊均登基后,因其年幼,国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他为人善谋,独揽朝政,前后当国十年,成为明朝最有权威的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改革派、政治家。他当政时期,面对吏治腐败、财政危机、赋役不均、军心涣散的局面,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雷厉风行推进“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重新获得了生机,史称“万历新政”。著有《太岳集》、《太岳杂著》、《书经直解》等书,现在有关他的传记、小说、影视作品不断涌现,荆州市政府在荆州古城东门内城墙根下还为其新建了“张居正故居”。笔者要告大家的是:这么一位位极人臣,权重位高,显赫一世的首辅,对潜江还有难解的情愫。
诗文说的是:他看到大水平了江堤,风裹挟着浪还在啃噬着堤岸,田野里空旷已没有了庄稼,只偶见荻花开放。江涛挟着秋雨水势仍然很大,南飞的大雁不惧寒露在暮色中独自来到,在这深秋的夜晚,客居船上斜倚床头,看着傍靠在晒鱼网台边忽明忽暗的灯火,听到荒弃了城池鼓楼上传来的更鼓声更显凄凉,不禁悲上心头,诗文中对遭遇水灾的潜江民众,亦有南北朝时期庚信所作《哀江南赋》的深深怜悯之情。
《县志》载,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开始,潜江遭遇水患特别频繁,每隔一两年,要么遇汉江沙洋段决堤,要么是夜汊河倒口,要么遇通顺水决口,时常境内是一片汪洋。旧时潜江民众苦于水患世人皆知,能象张居正这般身居高位却发自肺腑地体恤民情的官员的确不多。
中举后的初言根本没有想以举人身份入仕,他拼命向旧时中国知识分子为之梦寐以求的进士塔顶奔进,嗣后,他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没能中榜,于是,初言在其父初芳和家人的支持下,在京城拜名噪京城的湖广老乡张居正为师一心备考。初言十分勤奋,对父母十分孝顺,对老师十分尊崇,这让张居正十分感动并倍受赏识。张居正对初言没有老师之架子,更多的是兄弟、挚友之情愫。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一书中有一篇《初幼嘉之高尚》文章,文中说到:“初幼嘉孝廉言以孝闻,与张江陵(即张居正)交最笃”。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是严嵩一言九鼎的的颠峰时期,时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的张师载居然不畏权贵,上疏弹劾严嵩的“居津要”的姻戚,说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搜刮珍宝。其结果可想而知,严嵩的姻戚没被弹劾,张师载被贬到离京城千里之外的莱州任知府去了。即便如此严嵩还不放过,令其党羽盯住在莱州的张师载,时时处处找茬儿,好在张师载为官清政廉洁,深得民心,让他们无懈可击,躲过了遭陷害的劫难。而此时与严嵩同朝为官的张居正也时常受到严嵩父子的打压,他对其专权以令天下之行为,也心存不满,在看似和睦的迎逢之中,张居正也早想严嵩父子倒台,由此,他们有了更多的惺惺相惜之情。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嵩终于彻底失宠被夺相抄家,这时一批被严嵩打压的官员得到了启用或重用。严嵩倒台五个月后,张师载即“迁淮阳(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第一代备副使(从四品)”,此时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张居正,已调吏部履右侍郎(相当于今中组部副部长)之职,他对对为官清正廉明的张师载极力推荐,随后张师载拜“佥都御使“(正四品)。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张师载被调任浙江巡抚,张居正对进京述职后即将履新的张师载写了一首《送张少渠师载之鄞》(鄞,今浙江鄞县,旧时对浙江的简称)送别诗。诗文如下:“客路悲千里,离旌指四明。风烟连泽国,秋雨缓王程。迢递双凫远,翩翻一鹤轻。碧云摇落侯,相送若为情”。诗句说到:你要到千里之外的浙江四明(山名,今昔对比浙江宁波一带)山去了,离别之情让我倍感悲凉。一路风尘连着江南泽国,秋雨让你延缓了奉命出行的旅程。我们传递信件就是双凫鸟相助也觉遥远,要是能象道人骑仙鹤通信往来该是多好。在这碧云摇落秋叶的时节,相送只为了那份厚重的情谊。这种纯真的情谊让历来官场尔虞我诈者为之汗颜。
明万历年初,张居正为相当国时,其父张文明已年过70,体弱多病,已是风烛残年,张居正安排家人为父亲造墓。某日,一支从外地运送造墓巨石的船队,经襄河,入夜汊河,过留虎渡进入茭芭河。船队在茭芭河上行至陶村时,突遇狂风暴雨,一船突然沉没,满船巨石沉入河中,没能打捞上来,遂弃之。等水落石出时,当地人将巨石取出在茭芭河上建了一座桥,名曰“张相桥”。这一史事,明朝崇祯年间被誉为“潜江四大文人”之一张承宇对其有较详实的记载。
此桥虽不是张居正直接建造,但其遗石间接造福潜江百姓,潜江民众还是十分感激的。尤其是他主政十年,勇于任事,锐意革新,整肃吏治,清丈土地,行一条鞭法,重用戚继光平倭,任潘季驯浚治黄河等,百姓受惠后留有余有口碑的。昏愦的万历帝在张居正死时,假发慈悲,给其最高荣誉,赠上柱国,谥文忠;葬后尸骨未寒,即遭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的攻讦,家人抄家问斩被流放,自已也被掘墓戳尸。老百姓对万历帝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除了寒心也齿冷悲愤,所以才有张承宇在诗中的至高评价:“夫何贤达士,而为世俗缚。终焉社稷臣,雨露新复爵”。当真饱含了写不尽的崇敬、佩服与惋惜。
掩卷而思,张居正的为官、为人的才华以及与潜江人的难解之情愫,实乃一笔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