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有成就的“数字潜江”工程
作者 郑家荣
4月28日,我赴浙江嘉兴参加了国家测绘局主持召开的“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会议”。我市是全国“数字城市”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参会的有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的分管市长。会议只安排了潜江、齐齐哈尔、郑州、嘉兴等四个城市的代表发言。我被安排在第一位作了题为“加强数字潜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言。
“数字城市”工程,我理解的就是将城市规划区内的标高、建筑物、道路、河渠、村庄、农田等地理信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全部数字化。规划、国土、公安、卫生、工商、民政等各个部门可利用这套数字,利用现代电脑等设备用于日常管理之中。
我市作为国家测绘局2006年批准的试点城市争来的确不容易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作为亲历者十分珍惜并重视这个项目的实施。2005年6月,国家测绘局原局长陈邦柱同志在宜昌开会时,被我们请到潜江调研。时任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王敦胜及我进行了陪同。当我们得知国家测绘局正准备启动“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我们适时提出了参与试点的要求,并得到了陈邦柱同志的认同。
嗣后,我带市测绘局局长孙士清等同志多次跑国家、省测绘局游说、做工作。2005年10月20日我市拿到了国家测绘局确认为试点城市的“批文”。2006年9月15日,我代表市政府与国家、省测绘局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书”。项目第一期总投入980万元,其中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分别出资20%,我市承担60%。
此前我市城市规划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本上是一张白纸。项目试点期间,我们请来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进行了合作。先后有博导、博士及140余人次参加了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数字城市”已完成了320平方公里的航摄和基础控制;像控完成了1:200和1:500比例尺的数据采集、调绘和编辑工作;完成了15平方公里的数据库和三维建模工作。其初步成果已在我市规划、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试运用。
从试点运行情况来看,“数字城市”的成果应用于工作生之中,对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民众等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这套数据应用十分广泛。如修一条道路,过去要测绘人员现场勘测,确定高层,规划线型,估计拆迁等等,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五个月也完成不了。现在将1:500的图例调出来,座在办公室一两天就可拿出设计方案。
当然该项目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数字城市”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共平台,要将这些数字真正“公共化”,政府还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做。二是后期的“平台建设”的硬件建设,地方政府及部门要还需大量投入,我市至少还需投入500多万元。三是数字更新,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完善更新。四是“数字城市”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要在公共场所进行大量的硬件投入,并进行技术设施的更新完善,同时还要对公众进行应用的宣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