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先后发表在《中国旅游报》、湖北《外事与侨务》等报刊上
关于欧洲国家自 行 车 的
思 考
作者郑家荣
欧洲是汽车的王国,欧洲也是自行车的王国。高速公路车流如水不用说,城区塞车问题也较普遍,很多城市由于早期规划对汽车的发展估计不足,不得不在市中心的街道上划出专用停车
线,本来前人规划街道现在看来就不宽余,再加上停车线一嵌入,可以想象到不堵车才怪。由于汽车把道路快填满,汽车把居住区快挤倒,汽车把城市快撑破,由此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和人民想到了自行车这一代步工具。
我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大街上闲逛时,经常见到自行车比汽车多的现象。很多街道上除了有机动车道、人行道外,还多了比机动车道还要宽的自行车专用道,有的窄一点的街道干脆就只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特别是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除主通道外,基本没见汽车行驶,市民们出入大都是骑自行车。最初我还以为是阿姆斯特丹河渠多、桥涵多、街道窄的缘故,原来是荷兰政府和人民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欧洲国家和人民现已充分认识到汽车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首先是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其次是有限能源的无谓消费及由此引发的危机;三是交通条件、停车场承载力制约。特别是从环保和健康考虑,使欧洲人选择和改用自行车。
欧洲国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既是大自然赐给的,更是欧洲人民自我呵护形成的。我们经常从媒体看到和听到一些欧洲国家自愿者和环保主义者组成的环保机构和群团,为保护其家园不受污染和遭破坏,他们可以冒着献身的危险去开展工作。这也是欧洲人从工业革命初期遭受环境污染和破坏后痛定思痛的警醒。
自行车除了解决困挠欧洲的“汽车病”之外,其健身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健身专家科学测定,骑自行车可带动全身骨胳和肌肉运动,特别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心肺功能,减肥及预防心血管病效果十分显著。许多欧洲人早已接纳了这些观念,我们在所到欧洲国家的原野、城郊经常看到骑自行车健身、休闲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在其队伍之列,尤其是很多年青人骑着山地车,穿着运动服,戴着专用帽,穿行在城郊、原野、乡间小道,其轻盈潇洒的倩影,让人十分羡慕。
很多欧洲国家为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荷兰,无论是进口和国产自行车都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对购车人还给予价值不等的补偿,国民买一辆自行车只需30到50欧元。火车站都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持有效车票还可享受优惠等等,这样就有了1500多万人的荷兰,大约拥有1200万辆自行车的世界奇观。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密集,道路交通条件十分有限,国民也并不富裕,很多城市政府和人民还没有从欧洲国家“汽车病”的危害中吸取教训,有的大力提倡并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殊不知我们很多城市已被汽车挤得喘不过气来,路网近乎瘫痪。如在北京、上海市中心,10公里的路程,用汽车一个小时走不完是常事。汽车尾气把很多城市已搅得简直是乌烟瘴气。如北京现在很少看到蓝天白云,见不到星星月亮,全城人民生活在汽车尾气笼罩之下。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瑞士一位环保专家在深圳工作,单位给他配了专用汽车,他上下班坚持不坐汽车而骑自行车。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非常简单:为了保护环境。
说到这些,我们并不是说我们要走极端,不用汽车、限制发展汽车。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很多时候没有这个“铁乌龟”还不行。我要想表述的是鉴于我国国情,政府和全社会应从欧洲人现在青睐自行车的风尚中受到启发,倡导并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