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先后发表在《中国旅游报》等报刊上
欧 洲 景
点门票 的 启 示
作者 郑家荣
到欧洲观赏景点多了,就弄清了欧洲国家的旅游景点,大多是开放式不收门票的。如每天接待游客愈万人次的圣比得大教堂、水城威尼斯、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欧洲著名的旅游景点都是免费的。就是收门票的景点,其票价也相当低廉。如乘电梯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每票是4.5欧元,徒步登塔是免费的;参观凡尔赛宫,如果不看宫内皇帝、皇后、皇妃的起居室、会议室等场所是免费的,参观宫内展每票也只有5欧元。又如参观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每票也只有6欧元。欧洲很多国家规定,经批准收门票的景点,一般每票不超过当地人均月收入的1%。
欧洲国家这一低价策略,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更是为了体现景点的公益性、社会性。从算经济帐,免费和低价其综合效益是划算的。游客无论到哪里旅行,少不了吃、住、行及购物,由此连带给酒店、商场、交通等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单一景点高额的门票收入。低价促销是欧洲国家争夺世界旅游市场及抢滩中国市场的并不高明策略,但我国风景名胜景点门票近年却纷纷涨价,让人不可思议,更让人愤慨。
2003年北京六大世界遗产景区率先涨价后,竞相涨价的“多米诺骨牌”现象,比“非典”传播还快,形成神州景点“涨声”一片,九塞沟每票从145元涨至200元;黄山每票由130元涨至200元;神农架每票由60元涨至100元;张家界每票由158元涨至248元;就连井冈山每票也由100元涨至156元;牡丹江镜泊湖每票80元,景区内乘船再收80元.涨、涨、涨……涨不胜数。
我国景点本身原有门票基价就偏高,如果按欧洲国家收费景点每票价不超过当地人均收入的1%来计算,我国很多景点原有每票60-80元就高出了欧洲国家的10倍以上。现在这么一涨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风景名胜等旅游景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的公共资源,它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公益性和文化教育性的特征和功能。如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神农架是“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很显然这些遗产资源都是社会公共资源,收取一定费用进行保护区管养保护是必要的,但将其作为地方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节制性进行旅游开发,门票无依据的狂涨价,这是牺牲公众利益的不可取行为。再如井冈山,本来就是红色旅游区,目的是对大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56元一张门票,这简直成了“贵族景区”、“贵族门票”,传统教育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现在景点门票的竞相涨价,大多还在当地搞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听证会”。这种所谓“听证”无外呼是选几位本地游客或“做了工作”后的代表,摆过样子,走走过场。据悉对景点门票的涨价90%的网民是反对的。要是景点门票价格高低能网上“听证”,我们才真正信服。
中国人口多,门票价高张三不来游,李四会来,这种“贵族门票”短期看,可能对景点的入游人数减少的影响不太大,但从长远看,对景点的长远利益,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很简单地说,这种高门槛的票价必将剥夺众多普通群众游览祖国美丽的山河,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权益。
但愿欧洲旅游景点的运作形式和收费价格能对我国已趋向高额化、市场化、贵族化的景点门票及景区运作有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