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评论 |
在外地参加一个采风活动,杨蓓蓓打来电话,说她准备出版一本散文集,想请我写点文字,言语中有激动,还有点惶恐不安。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出第一本书激动的心情搁谁都一样,“惶恐不安”可能是怕我不答应。说实在话,这类文章我很少写,也不是我的强项。但,我爽快地答应了。电话那头她连声说“谢谢”,兴奋得如同捡到了金元宝,这反而令我惶恐不安了。
采风归来,电话她,她很快把书稿发我,打开一看,书名《花字眉》,洋洋13万言,令我惊喜。与她相识久矣,她年轻知性,看上去是个文弱女子,其实骨子里透着一股坚韧。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班,工作繁杂琐碎,且紧张,写作只能是业余,但她的文字一点也不业余。文学对于她来说不仅是一份热爱,更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据我所知,她对文学的热爱胜过一切,她一直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此前,读过她不少文章,诸如《一座城市的气韵》《撩一室香雪》《麦收时节最是夏》等。那时就感到她的文笔隽秀灵动,情感真挚细腻,很有潜质。
蓓蓓说她喜欢坐在窗前,捧一本书,泡一杯茶,享受“倚楼听风雨”的惬意,品味雨幕下诗书文字的缱绻韵味。这种生活不仅女人喜欢,男人也喜欢呀。
炎炎夏日,窗外细雨蒙蒙,打开窗户,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颇是惬意。倚楼听风雨,挑灯夜读书。此时此刻正是读书的好时机。打开电脑,仔细品读蓓蓓的文章,很快就进入了她用优美舒畅的文字营造的世界。
这部散文集包括“一盏香”“时光记”“山河醉”“谈笑间”“透明色”五辑。“一盏香”写意生活小令,盈盈抒怀;“时光记”追溯光影流年,刻画成长心声;“山河醉”以文字行走,描绘地域诗画风情;“谈笑间”定格人物特写,讲述那些立体饱满的人物故事;“透明色”还原文字本真,醉美、遣怀。作者不仅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激情,而且用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用细腻深情的笔触描摹生活,有感怀入心的温情叙语,有岁月悠然的光影华彩,有万象众生的惊艳与动容。作者将对生活的一腔热爱倾注笔端,抒写烟火人生,荟萃人文精髓,文字隽秀清丽,浅吟轻唱,视角独特。那些花、那些人,那些事儿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灵动感人,唯美之余意蕴绵长,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拉开窗帘的那一刻,万籁俱寂的白,豪气万丈的透亮,迎面而来,眼底的惊艳与视觉喧嚣的强大震慑,那种不真实的意象,令人不由得下意识晃了晃神。果真,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肃穆静殇的美,孤寂而又恢弘,美得惊天动地,美得那么的不真实。(《撩一室香雪》)
隽永清丽的文字散发着细腻的情感,真是不可多得。如果说这段文字还有点小女人情调,且看这段文字:
印象中,北京的神采是一片琉璃瓦,历经风霜依旧流光溢彩,龙纹隐现,恢弘厚重。上海的韵律应该是一袭旗袍,每一丝每一缕都浸透着柔韧,刀笔精雕细刻,纸醉金迷的浮沉喧嚣,不外如是。而南京的风华则更像一只古笛,力透纸背的清悠涤荡尽秦淮两岸,千古传唱。
小城呢?专属大地色的城市色调,俨然一颗蓬勃昂扬的种子,扎根于肥沃的农耕土壤中,灌溉着现代生态农业的雨露甘霖,沐浴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贸区的发展荣光里,集聚精华,泱泱而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事,都透着古朴幽雅的精气神,这是属于植物的专属气息,这是农城的独有气韵。
优美的文字中不仅包含着大胸怀、大气韵、大境界,同时也彰显出作者的生活底蕴和文字功力。
蓓蓓祖籍铜川,大学毕业来杨凌工作,安家,已近八年,她言道:
“择一城安居,相携一人之手,不必待老,闲暇赏花读书,柴米油盐品味生活。于这座城而言,我是归人而不是过客。”
是的,她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杨凌人了,杨凌是她的第二故乡。她亲历并见证了杨凌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她的许多作品都在为杨凌高歌轻唱,譬如《一座城市的气韵》《杨凌故事》《小湋河风情》等篇章。从这些作品中你会感受到杨凌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感受到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感受到农科城腾飞的速度和力量。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杨凌人,我为她点赞!
细品这部散文集,作者的文笔清丽、隽永、意蕴绵长,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美,同时也不乏阳刚之气。她似乎写得并不是很多,但很用心,烹文煮字,意蕴绵长,力求完美,这很好,文学就是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也很累,譬如文路,漫长而艰辛,且布满着荆棘,但路两边的风景很美,走在这条路上你会痛苦,但也会收获快乐。人生需要执着和勇气,希望蓓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她还很年轻,且有潜质,假以时日,相信她的创作会更上层楼!
祝福蓓蓓,并期待看到她更多更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