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目录》,遗产目录编号:812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平遥古城 建于14世纪,是现今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其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与银行业有关的建筑格外雄伟,因为19至20世纪初期,平遥是整个中国的金融中心。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上游,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据传,平遥为陶唐氐帝尧所居之地,故古称“陶唐遗墟”。西汉北魏时,因为陶唐为太武帝的名讳所忌,遂改为平遙。此后,“平遥”一直沿用至今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中囯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现存的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至今还住着4.2万城市居民,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基本保持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古代县城。现在域内大部分寺庙建筑和县衙署,100多条街巷,形式与格式局大体未变,都保留了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店舖多为17世纪至19世纪的建筑.
2015年5月12日,我们一早从五台山台怀镇出发,直奔平遥,中午到达,午餐后即开始我们平遥古城的游览,我们一下午游览完了古城墙,古县衙,协同庆钱庄及日升昌钱庄四个景点,走马观花吧。好在天气晴好,全程艳阳天,一扫五台山风雪交加的晦气。
一,平遥古城古城墙:
平遙城的始建时间至少可追朔至周宣王时期,相传为当时的重臣、大将军尹吉甫驻军所筑。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城墙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历经数十次修補,现仍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范,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置的珍贵实物资料之一。
平遥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另三个是陕西西安、湖北荆州、辽宁兴城)之一。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周长6163米,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城墙高8-10米,底厚8-12米,顶厚3-6米。城外护城河宽度及深度均为4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顶部用青砖铺墁。城墙有6座城门和门楼,南北面各一座,东西各两座。东西四座门外均筑有附属瓮城,形似乌龟四足,南北门似头尾,并且街道布局颇似龟背纹络,故平遥有“龟城”之称。
二,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国,定型于元、明、清,现存最早建筑为元至正元年(公元1346年)所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衙署位于古城中心。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200多米,东西宽100多米,占地26000平方米。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室和大仙楼,是中国现存明清时期县衙的典型建筑。
平遥县衙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















三,协同庆钱庄(票号)
协同庆票号,创办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钱庄位于平遥南大街,共有七院(详見网络截图-导览图)。票号前后多次修复整理,现开辟为协同庆钱庄博物馆。钱庄较大,在导游的带领下转来转去,我们也未搞清东西南北,我们最关注的是地下金库。
日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昇昌总部设于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日昇昌开中国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 著称于世。
平遥古城交通网络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古城的中轴线,清朝时控制着全国50%的金融机构,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有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古城的黄昏和夜色还是美丽的。
照片拍摄于201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