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 Wutai 》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目录编号:1279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总体上说,五台山的建筑,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从字面上理解,五台山即“五座平顶之山”。其山顶以险峻的山崖和五个台顶而闻名遐迩,是华北地区第一高峰。五台山是一座佛教聖山,其文化景观包括53座庙宇,均建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早期。其中佛光寺东大殿为现存最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殿内所有泥塑皆按真人比例建造。建于明代的殊像寺是五台山另外一处奇景,殿内有五百尊悬塑,悬塑中佛像与山水交织出一幅幅立体的佛教故亊图。(以下六张图片来自网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系北端,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佛教建筑荟萃之地。唐代全盛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座,历经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目前,五台山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南禅寺有中国最早(唐代)两座佛教木结构建筑。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喉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下两图来自网络)
2015年5月10-13日,借南航吉林分公司开通宜宾-太原-长春航线之机,自贡的旅行社组织了大型旅行团,前往山西四日游,第一站(11日即第二天)就是从太原前往五台山游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五台山游览时正值五月中旬却气温徒降,在到太原的当晚我们就购买了御寒衣裤,第二天中午到五台山旅游服务中心又购买更厚实的防寒服。我们一开始游览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在塔院寺还下起了冰雹,全程在参观铜殿时有半个小时的阳光明媚,参观白塔时有短暂的晴天,其它时段就任由风雪肆虐了。真是:五月飘雪实难见,风雪兼程五台山
。


1,菩萨顶:
我们旅行团老年人居多,因此我们的游览从菩萨顶开始,从后院进,前门出,从上而下,逆向进行游览。
菩萨顶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庙,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灵鹫峰上,占地45亩,殿堂禅房430间,据说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观,大文殊寺;菩萨顶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499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教寺庙之首。
菩萨顶顺山势而建,布局严谨。寺前有台阶108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文殊殿、大雄宝殿等,各殿均用三色琉璃瓦覆盖,全仰仗康熙、乾隆的眷顾而使用了皇家专用黄色琉璃瓦,寺内就有御碑院,安置有康熙御碑和乾隆御碑。我们的游览,是从参观后院的两口直径分别为2.05米和1.68米的煮斋饭的大铜锅开始的。
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䢖于汉明帝永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庙宇占地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時期建筑。其厅堂、厢房布局平整,中轴线清晰,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风雪无阻佛亊忙:






3,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 佛教中心台怀镇,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扩充建寺,改用今名。它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势雄伟宏大,共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15000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居中。塔院寺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塔腰及露盘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塔风趣。人们把舍利塔作为五台山标志!塔院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
塔院寺的和尚们:
我们在风雪交加,时阴时晴的天气中参观了五台山的三个寺庙后,天色巳晚,风狂雪骤,就近的罗喉寺和珠像寺就放弃了,拍了一些寺门和远处山上的寺庙照片,留下了遗憾。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照片摄于201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