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要新闻:指数失真担忧再现 中证公司拟出招限权重(附简评)

(2007-11-24 22:46:55)
标签:

证券/理财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曹元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该所研究部门正研究是否对权重股计入沪深300(4856.161,83.54,1.75%,进入该吧)的流通市值比例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该人士主要负责发布沪深300等指数的相关工作。

  11月20日,中国石油(34.59,-0.52,-1.48%,进入该吧)计入指数,当日股价下跌1.93%,对上证综指拖累达24.4点,占沪市跌幅的一半以上。

  紧接着还会有中国中铁、中国移动等大型蓝筹股在A股上市,市场对指数失真的担忧再次被引发。

  上证所新股上市后何时计入指数的规定经历了一个由长到短的过程。在浦发银行1999年11月上市之前,上证所实行上市新股自上市满一个月后计入指数的方式;1999年11月8日,上证所作出决定,上市新股自上市后第二日起计入指数计算。而自2002年9月23日起,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在IPO数量和规模并不大的2002年到2005年,次日计入指数的办法一直没有受到挑战。

  直到2006年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在A股上市,引发了市场对指数失真的再度讨论。

  但在中国人寿上市前夕,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修改指数规则决定,自?郏当日起,新股于上市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指、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

  然而,即使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依然会对指数带来冲击,中国石油所带来的影响让发布指数的机构对指数失真的问题再度重视。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石油占上证综指的权重为23.53%,它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招商证券分析师景志忠认为,现行11个交易日计入综合指数的时间已经不短,国际上通常是次日或者三天后。但是11个交易日就计入可以投资的指数相比国际资本市场会比较长。他介绍,国际一些市场可能是3个月,最长达到半年。

  如此做法,可以尽可能降低新股上市对投资的风向。

  在A股市场上,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不足,只有一些指数基金会对投资性的指数进行关注,而普通投资者并不太关心这些指数。

  但随着股指期货的出台,指数对于投资的价值凸显,失真的指数会对投资者增添更大的风险。

  中证指数公司研究部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指标样本数量比较小,指标如红利50、金融180等,公司已经做了防范措施,对权重过大的个股进行比例限制。

  至于投资者关心的沪深300指数,她同时介绍,目前沪深300则没有这样的权重限制。目前,沪深300权重最大的是中石化,根据11月22日收盘价,占比5.15%。

  所幸的是沪深300只将流通股计入指数,因此中国石油在沪深300的权重仅有1.79。

  然而,并不是说仅计入流通股就能够规避风险。随着今后两年大小非相继解禁,权重股在沪深300的作用会立即显现。

  中证指数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研究限制权重的做法,尽可能避免指数失真,预计相关措施12月中旬会推出。 

    评:这条消息应该说出来的晚了,这样的消息如果属实正常情况下早就被机构事先知道。这应该是管理层考虑到股指期货可能被操纵的应对措施,这也应该是机构炒作指数期货权重概念后的正常市场调整。但这条消息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这或许说明几个问题:

    一、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比传言中的12.28号晚的多,也就是说到明年推出的可能性大。笔者以为推出的风险最小的时候是上涨的途中,也就是说在这次调整后指数再创新高后是较为理想的做法。因为客观的讲没有人知道指数期货推出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既然管理层要推动牛市发展,那么在一波行情上升的中段靠前一点最为理想。

    二、如果中证将来真的对指数规则进行重新修订,那正好反向证明笔者以前提出的这波上涨绝不是什么价值回归而是概念炒作。这也意味着大盘蓝筹将有可能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休息。

    三、指数、指数期货标的只有不被部分股票所挟持才是安全的。否则推出来可能会造成灾难,在中国证券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笔者以为,综合指数只有能够反应绝大多数股票走势才能叫做综合指数,整体牛市也才能让中国牛市走的更远。而当前指数编织的弊端在以后蓝筹回归和国有大企业上市后会显现的更为明显,一个只有极少数股票上涨的市场怎么可能称为牛市呢?纽约市场因此酿成的苦果还不应该让我们这个市场吸取相应的教训吗?而当前的事实是,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一两年后估计光那一二十只大象就占有大盘指数的绝大部分权重,这并不合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