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5日
(2012-03-25 19:49:26)
标签:
现代公司企业文化老板个性升华完善打造品牌时代乐章杂谈 |
分类: 文化评论 |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所以,为打造先进企业文化,老板就应不断地通过修炼来升华自己,以老板的本然人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品牌提升老板的人格魅力。
在一个企业,因为老板处在权力顶峰,所以他或她的言行会对员工产生很大影响。老板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所在企业的文化定位。比如,具有不同个性的老板,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其企业文化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下他或她的个性烙印:如老板是一个非常向上的人,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如老板是一个非常爱“赌”爱 “拼”爱“博”的人,这个企业就一定会有很强的创业激情与冲动性;如老板非常平和,这个企业就会特别宽容;如老板的成功有投机色彩,并把这样的“成功”视为“经验”,那么这个企业总会处处想钻政策的“空子”,甚至把违法牟利当“妙招”来用;如这个老板刚正不阿,总爱寻找刺激与“对抗”,而且喜欢超前、超越,那么在他或她的企业文化中,就一定会反映这些性格,他们的团队也一定喜欢刺激,“不愿安分”,而且执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老板懂得知恩图报,那么他们就会提倡和培养报恩文化,在他们取得成功后,一定忘不了回报有恩于他们的人,忘不了回报党和政府的支持,忘不了回报社会的关爱。有的企业家因为是军人出身,具有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的性格,所以他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在“应战”。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此丰富多彩的实例,说明了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老板个性的密切关系。
但是也不能因此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性格原封不动的“放大”或“发酵”。我们已经知晓,所谓企业文化,它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它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更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很显然,这样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就是老板个性在企业的天然表现。
诚然,企业老板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推卸的领导者,成熟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的辛勤浇灌,必然会留下老板个性的鲜明烙印。但是,真正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应该完全是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与实践的产物,是老板 性格融入集体智慧的产物。为了使这个“产物”更高档,更能体现时代要求,更能对企业形成发展的推动力、市场的导向力与对员工的凝聚力,它在客观上对老板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板必须经历一个从“小我”向 “大我” 的发展、完善与提高过程,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更趋完美,更带人格魅力的凝聚力。为达这样的目的,老板完善自我的具体途径是:
第二,必须有“君子求和”的雅量。要善于和乐于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能够在凝聚人心,“君子求和”的境界上高人一筹。孔夫子有一句话,叫“小人求同,君子求和”。在非常多的小企业,很极端化的领导,就是我说了算,很少讲民主,也不懂什么叫集思广益,更谈不上依靠决策科学进行科学决策,而是习惯于搞一言堂,陶醉于个人的“绝对权威”,强制性地要求下面“服从”。这就叫所谓的“同”。不跟他“同”的,就让你靠边站。而君子所求的“和”,就是将老板的见解,加上班子成员的见解和员工们的的见解,使大家在愉快的心境中同步思维,在协调的磨合中趋于完善,达到高水平的“共识”,实现和谐的“共存”。在此基础上生长自己企业的团队精神,达到高水平的“求和”。
第三,必须进行扬长避短的刻苦修炼。为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飞跃,老板就要善于“淘汰自己”,善于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淘汰”自己个性中的弱点、缺点与负面的东西。如果不能做到这样的“淘汰”,你的缺点就会放大为企业的弊端或弱势,市场便会淘汰你。所以老板一定要强化危机意识,培育危机文化。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不能从“小我”发展到“大我”,不能融合很多人的智慧时,这个企业是不能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的 。为此,凡属成功企业,都比较注重依靠集体智慧进行企业文化的开发与建设。“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一个人的容量有多大,他的事业就可以做多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以此推断,你的心在一村一乡,你就只可做一村一乡的生意;你的心在一省,就可做一省之生意;你的心在一国,就可做一国之生意;你的心在世界,当然你的事业便可走出国门风光全球了。
第四,必须开通“诚信大道”。有句俗语,叫“诚信为大道,获利如江河”。要将诚信作为灵魂注入你的企业文化,使你的企业拥有“诚信大道”的品牌魅力。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观点:小企业在做事,大企业是做人。这几乎是条规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小企业基本上属于起步与成长阶段,它还尚未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它只能是“做事”。而大企业就不同了。它必须考虑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必须考虑其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时刻考虑和创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就要靠人格化的魅力,靠企业文化。所以成熟的大企业,总是都把功夫下在如何“做人”上,下在在同仁中,在市场里,在社会上如何开通自己的“诚信大道”上。这点做到了,“获利如江河”的愿景就在脚下。
第五,必须走规范经营之路。无论是在国内外知名度极高的张瑞敏,还是柳传志、刘永好弟兄,在他们的成功经营中都有这一条。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走通这条道路,一要守法经营,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冒触碰迟早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的法律、法规、规章这条“高压线”;二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设置规范的决策与工作程序,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三要从事业、目标、环境、待遇、感情等方面,创造全方位的留人机制,令你的公司产生巨大的人心内聚力、事业扩张力、品牌吸引力与诚信公信力。
笔者以为,以上各点做到了,企业员工就会有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达到人人个个追求卓越、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冲动,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团队。以个 企业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便有了谁也抢不走学不会的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老板昨天的美梦定会成为明天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