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科学发展观落实问题之我见

(2008-09-22 15:52:03)
标签:

社会

科学

                    影响科学发展观落实问题之我见

      在9月19—21日于北京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特别强调,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非常具有针对性,非常耐人寻味,尤其是在出现世界性股市危机的情况下解决好这个问题更具有深远意义。

    那么有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需要解决呢?笔者以为,目前存在于干部队伍中的如下问题不可忽视:

    ——作风浮躁,认为有“政绩”是硬件,学习是软件,从而不能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定义,对其内涵作出全面阐述。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保证其全面贯彻执行,就要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这里,“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离开这四句话,就难免出偏差。但是现在有许多干部也包括许多领导干部,他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存在一种浮躁作风,乐于操持具体事务,满足于忙具体工作,而把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们应有的较强学习力看的较淡漠。他们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法律法规知识视为一种负担,不愿意参加党校培训,不愿意看书学习,不愿意做读书笔记。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满足于从会议到会议的领会与传达,很少自己去钻研和探讨,很少在领会和钻研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形成一些重要文件,很多情况下也多是依赖秘书代笔,从而难以避免发生片面理解问题。这是表现之一。

    ——满足于跟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新思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上缺乏创新精神。他们总认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上面的事情,下面跟上步伐,把具体工作做好就行了,从而始终处在消极被动状态。这种态度,与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各级党的领导机关与政府共同职责的要求很不相称,这种精神状态会影响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这是表现之二。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在工作中重创造眼前“政绩”而无长远打算。现在基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任职期普遍较短,一般领导干部在新的岗位上任职多数为两三年,有的才一二年,有的还不到几个月。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其一是干部管理部门对干部调换过勤,使他们无法做长远打算。再一个原因是,有些领导干部存在“要想让干部听你的话,就必须亲自来提拔”的思想,所以上面每换一任领导,下面的干部就变动一茬。在这样“干部走马灯”的情况下,任期过短与他们在任期内的短期行为形成了恶性循环状态。这种风气不改,还有多少时间与多大空间能够容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呢?这是表现之三。

    ——有法不依,大局观念淡薄,乱用社会公权。有这样情形的地方,往往会酿成重大社会事故。比如在贵州发生的随便动用公安机关处理群众上访事件酿成的政府大楼被砸的祸端,最近发生在河北省的有问题三鹿婴儿奶粉事件,以及山西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9·8”溃坝事故、河南登封市广贸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9·21”煤与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都与不法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和地方官员的官僚主义或者包庇袒护有关。不法经营者为了非法牟利,地方官员为了打造“政绩”,也不排除其中有的为了捞取黑色收入,从而视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凡是有这样问题的干部绝对不是好干部,他们不能发展好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入了坑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队伍行列。对这样的干部不撤换,不罢免,不处理,科学发展观就难落实。这是表现之四。

    ——第五种就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之风。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腐败之风正在向资深干部群体和年轻化方向发展,大量腐败案件呈现团伙化、集体腐败化、权力经济化、既得利益集团化等特点,许多腐败方式已成为行政行为的潜规则,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恶劣,对党和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特别坏。腐败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匹夫有责。对这个问题,党中央特别重视,已有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各类媒体披露的情况也很多,本文不再赘述。为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要对党内外存在的腐败现象坚持表本皆治,加大惩治力度,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扫清障碍。

    当然影响科学发展观贯彻与落实的观念与问题决不止这些,但是笔者以为,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进一步注意到解决好,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就会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伟大中国在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变的更加缤纷绚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