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7岁女CEO捐灾区920万
“‘80后’在蜜罐中长大,但是一样很能吃苦,一样能创造财富,一样能承担起抗震救灾的艰巨任务。”谈到“80后”,许涛芳觉得很自豪。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却白手起家开创事业,如今的她,是闸北区最年轻的CEO,刚刚被评选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面对“5·12”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位“80后”CEO先后将920万元的钱物捐给了灾区,她说:这就是我的责任!
将赴灾区CEO亲手装爱心书包,在江场西路的一间宽敞的厂房里,一群身穿“闸北青年志愿者”红色小马夹的青年人在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的指挥下,正忙着将一份份精美的文具和一张张写满祝福的爱心卡装进书包。这个年轻女孩就是闸北区的青联委员,一家公司的CEO许涛芳。在闸北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下,7月16日她将完成她的心愿———奔赴四川灾区,将这些满载着闸北4万少先队员祝福的爱心书包,赠送给那些即将开学的灾区儿童。
将文具和一张爱心卡折叠整齐,然后放入书包,再将书包放入防尘袋,干起这些简单的包装工作,许涛芳格外地得心应手。一旁的工人忍不住想来接过老总手中的活,却被许涛芳拒绝了。许涛芳说,一个书包就是一份爱心,她要多装几个书包,这样她就能多献几分爱心。
很难将眼前的这个年轻女孩和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联想在一起。但就是这个女孩在带领企业实现一个又一个新发展的同时,还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青年企业家,促进企业发展是我的事业追求,而在祖国碰到灾难的时候,抗震救灾,就是我的责任!”
初闻噩耗高架掉头欲驶往四川
地震发生当天,许涛芳正开车去淮海路谈生意,突然发现街上都站满了人,难道发生了交通意外?但是紧接着感觉路面在晃动,她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发生地震了。许涛芳回去后立即打开电脑一看:四川发生大地震,死伤多人。从那一刻起,她的心和全国人民一样飞去了灾区。“看到那么多人被压在了废墟之中,灾区是那么缺少志愿者、缺少食物,我很想冲过去为他们做些什么。”许涛芳甚至在高架上掉转车头,踩足油门向着前往四川的高速公路开去。但是再仔细一想,灾区现在正忙着救人,没有经过任何急救培训的她,即使去了也只会给当地政府添乱。理性之后,许涛芳又掉转了车头。既然现在不能去灾区,那么就在上海尽一份自己的力。5月13日,许涛芳第一个拨通了闸北区团区委的电话,要求捐款10万;5月14日,灾区伤亡人数在继续增加,物资紧缺,许涛芳再次捐款10万:灾区需要口罩,许涛芳立即派车间连夜赶制了一批口罩......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她在第一时间就向灾区捐赠了21万元人民币和价值400多万元的抗菌口罩和当令服装。在5月21日“全国哀悼日”,她还在全国近5000家销售网点开展爱心义卖,将一天的销售额91.2万元全部捐给灾区……
不久前,灾区救援工作终于慢慢告一段落,紧接着的任务就是灾后重建,许涛芳又陷入了苦恼之中,老是捐东西也不是办法啊!突然,许涛芳眼前一亮,她想起了有个叫吴英的同学在日本学房屋建筑。再一打听,吴英也正在与人商议去灾区搞建设。许涛芳一听来了劲,“我不懂如何重建,那么我就在物资上支持他们,这样我也算参与重建工作了。”一不做二不休,许涛芳帮着吴英一起找来了一些专家,两个人各自分工,吴英负责联系当地的城建部门好设计图纸,而许涛芳则负责后方一切需要的资金和设备。捐款的时候,许涛芳毫不吝啬,但在生活中的她变得更加节俭了。“我少一个LV包,或许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多上一年学。钱,该花的时候要花,但是,不必要的地方,我们应该多节省一些。”
“捐的每分钱都是自己挣来的”
前后捐献920万元的钱物,这个年仅27岁的女孩如此“大手笔”地进行着她的抗震救灾。提到“责任”、“奉献”这些对于“80后”来说兴许比较空洞的字眼,许涛芳却记忆深刻。
许涛芳的父亲是上海的一位民营企业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在海外留学其间,她却坚持半工半读,靠自己的双手赚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因为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她被学校推荐去英国继续深造,新加坡移民局也提出想录取她为公务员。这种种优厚的条件都没有留住她。毕业当年,她就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上海。同学和导师对她的选择很不理解,她却骄傲地说:“我来海外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回祖国!”
提起当年的选择,许涛芳说她一点都不后悔,这次地震更让她第一次那么深刻地感受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感觉,激发了她作为“80后”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青年企业家的那份爱国心。许涛芳说:“灾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我的心,抗震救灾是全国人民的事情。因此这每一分钱,都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挣来的,并不是父辈的钱。因为这是我应该承担的责任。”
来 源:青年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