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挚友赵景瑞

(2025-11-22 04:35:20)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40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暨学术研讨会201411月在成都如期召开,遗憾的是,我的同伴赵景瑞因病没有到会,大会组委会临时将我安排到语文会场,替他负责赛事的组织工作。

赵景瑞长我四岁,特级教师,退休前为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我习惯称他为赵兄。我与赵兄相识近20年,对他的了解就像读一本书,由初识到熟识,由熟识到深知,由深知到挚友,在“创新杯”这个平台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7年,在四川绵阳会议上,志同道合的我们双双获得了“全国教学艺术特别贡献奖”。

赵兄的颁奖词是:

著名特教教师赵景瑞,一位年已六旬的老者,精神矍铄,退而不休,仍活跃在全国小语研究的舞台上。上个世纪80年代,他与反馈创新结缘,扩展到语文领域,先后在首都北京主持承办了三届年会,影响深远,功不可没。他乐于提携后生,精心培养后生,赛台锻炼后生,众多后生脱颖而出,人梯精神可敬可佩。他的教学,幽默风趣,挖掘深透;他的点评,互动和谐,切中精辟;他的论文,选题创新,贴近实际。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我的颁奖词是:

朴素、朴实的白金声,虽年事已高,是国务院津贴的获得者,著名的特级教师,但在反馈创新的平台上,却生龙活虎,俨然普通一兵一样,主持、点评、搬物、布台,主动超前,样样跑前,贡献无人可比,奉献无人不敬。他的教学,情感激昂,训练扎实;他的点评,切实中肯,底蕴深厚;他的博客,交流及时,人气旺盛;他的为人,平凡中见精神。获此殊荣,众望所归。

我把赵兄称为同伴,原因是在“创新杯”活动中,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开会,同在一组,住宿,同在一室,用餐,同在一桌,游览,同去一处,如同一个人似的。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赵兄:“这个老头,赤红脸膛上最显眼的是那灰白长眉和那对深陷眼窝里闪着睿智灵光的双眸,瘦高身材中最显眼的是那左肩高右肩低的斜线,魅力指数中最显眼的是他那洪亮的大嗓门和风风火火的急脾气。”他的形象的确这样。

有一次,“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开幕式结束后,他做公开课。一千多人在台下听课,三年级的小学生哪见过这样大的场面,他们真有些紧张。赵兄大步流星地走到台上,大声说道:“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学生怯生生地说:“不知道。”

师:要是不知道的话,那就来猜猜吧,能行吗?

生:(声音不高)能行。

师:能行吗?

生:能行。

师:那好,我先说姓:“我走在岔路口。”

生:赵。

师: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走”字上面加一个叉,就念“赵”。

师:你真会动脑筋!接着猜:北京的上头有日头。

生:景。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这个字?

生:因为北京的“京”字上面加一个“日”字就念“景”。

师:太好了!第三个字难点儿:王、山、而,三个字凑一凑,看你怎么凑?

生:是个“瑞”字。

师:哪个“瑞”字?

生:“瑞雪”的“瑞”。

短短几分钟的交流,学生们在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面前,就已经放松和自然了很多。而这看似不经意的交流,正体现了赵兄育人的智慧。他不把自己的名字直接告诉孩子,而是采用猜谜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趣,缓解学生坐在诺大的剧场上课的紧张情绪,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而在积极动脑猜字的过程中,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悄悄植入学生的心灵。

猜字导入,情智相容,这是上课。我们再来看看赵兄是如何评课的。

在“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中,我与赵兄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多年听他的评课,特别喜欢他独特的点评方式。他擅长于在互动中评课,在询问中评课,在研讨中评课。点评时,评者不在上,不在外,而是融入人文关怀之中。优点评够,不足评透,方法给够,不但有理论,还现身说法,信手拈来的教学案例总是那么鲜活,又能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在风趣幽默的对话中,常伴随着爽朗的笑声,这笑声很快地消除了陌生老师对他的戒心。

与赵兄同住一个房间,那简直受益太多了。赵兄喜欢聊天,聊天时,他三句话不离本行,聊着聊着,最后,话题总会落在教研上。在我的笔记本上,还记着他的一些金句:

搞研究需要有三劲:没有钻劲,就深不了;没有拼劲,就干不了;没有韧劲,就做不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趋势;长江后浪超前浪,这是必然;长江前浪帮后浪,这是责任;长江前浪让后浪,这是境界。

说得多好,太精辟了!

每次开会,晚饭后都有一些青年教师来到房间请他帮助备课。只要和他在一起研究教材,老师们就会被他的智慧和幽默所吸引。他习惯于在房间里背着手踱来踱去,从不告诉这课应该如何设计,而是先让教师来说,他静静地听,认真地记,而后再启发教师思考。这种做法像似进行中国武术中的接招、拆招的训练,他提的每一个问题,令你不得不深思。比如,《可贵的沉默》这一课,他让老师从题目入手研读课文,课题为什么叫《可贵的沉默》?沉默为什么可贵?沉默对于谁是可贵的?带着这些问题备课,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接招”的老师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这统领的关系?赵老师不愧是大师!”

夜深了,老师走了,他便打起了鼾声。

该起草《会议纪要》了,为了不打扰他的休息,我从床上悄悄起来,蹑手蹑脚地走进洗手间,轻轻地关好门,坐在大便器上,动笔写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他着急忙慌地推开洗手间的门,见我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呢,惊讶地喊道:“干嘛呀您,吓死我了!”也许是惊吓的缘故,后半夜他一直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未能入睡。都怪我,不该背着他深更半夜在洗手间里起草《会议纪要》。

赵兄是回族,但戒规不严,用餐的时候,与大家同桌同吃,只要不是猪肉,他没有什么忌口的。每次用餐他总喜欢挨着我坐,有的菜辨认不出是用什么肉做的,便暗示我先尝一下,然后再决定用不用。实在不行,点一盘炒鸡蛋足矣。

我和赵兄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喜欢旅游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创新杯”活动结束后,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要在当地玩上半天,或浏览湖光山色,或了解风土人情,或品尝特色小吃。在昆明,我们去过滇池;在吉林,我们去过长白山;在厦门,我们去过鼓浪屿。每到一处,他都会用照相机留下那美好的瞬间。

赵兄愿意写诗,200611月,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举办的“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上,他勉励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们:

手捧奖杯笑盈盈,回首历程苦乐情。

难忘平台谁搭起,劲草实为高山擎。

遥望前方成才路,柳暗花明喜登程。

创新艺术无止境,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颁奖时,他语重心长地对获奖选手们说:“要牢牢记住,你是山上的一棵草,不是你高,而是山高。”这是在教青年教师做人啊!

200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我为语文而来》,翌年,又出版了他的专著《我的探索》。在南宁开会的时候,他送给我一本他的大作,顺手在扉页上写下这样几个字:

与金声为语文而去!

赵景瑞

2009310于南宁

不知赵兄为何写这样的话,好不叫人伤感!想着想着,我忽地释然了:齐肩为朋,同道为友,一日语文人,一世语文情,只要活着,我们的人生就没有句号,一直到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