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见到顾振彪

(2025-10-17 16:01:32)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20191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师学堂举行。

我作为与会嘉宾进入会场比较早,按照指定位置坐在台下第三排中间,右手边是王岱,左手边空位,台签为顾振彪。我久闻顾老大名,他是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不一会儿,引领员搀扶着一位老人走过来,他个子不高,银丝满头,身形瘦削,后背微驼,用一口淡淡的吴方言抱拳说道:“对不起,来晚了,进门遇见几位熟人,聊了几句。”说着就坐在他的位置上。

我马上站起来和他握手,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论坛上,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让冬日的京师学堂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流淌着酽酽的学术气息。

顾老发言了,他回顾了新中国70年语文教材在编审上的变化,认为语文教材要处理好文与道、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我也发言了,就目前小学汉字教学在教法、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学校食堂用餐时,我们拿着餐具各自选了几样小菜和主食,然后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交流对中国语文教材的认识。谈起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历年版本、所选文章,顾老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我在省里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一篇课文的选定与编辑,一个练习的设计和安排,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一个词语的解释,都要斟酌再三,生怕出现差池。睡觉时,突然梦到教材有不妥之处,一声大叫,竟出了一身冷汗。

顾老认为编教材要有责任感,对于孩子来说,课本是他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编者不能有半点马虎。

我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师生飞翔的蓝天,这片由教材内容、文字、标点、行款组合的“蓝天”,应该蔚蓝如洗,纯净无疵,新美如画,我们做到了。

从北京回到哈尔滨,我第一时间翻阅顾老的有关资料。得知他是上海嘉定人,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任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当时人教社有一批国家级的教材编辑家,就语文学科来说,更是人才济济,有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散文家吴伯箫,辞书编辑家朱文叔,文学史家张毕来,语言学家张志公,元曲专家隋树森,楚辞专家王泗原,学者、作家张中行,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刘国正,等等。顾老与他们为伍,目染耳濡,潜移默化,终成大家。他著有《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材改革研究》《中国文学65讲》《外国文学61讲》等。在担任人教社中语室主任时,确保了教材的质量和教育价值的传递,退休后持续发挥着学术影响力。他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在学术研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中学语文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我赞同顾老这些语文教育观点: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完成400万字阅读量。

2.采用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双向教学模式来提升语文能力。

3.文言文教学需遵循“以诵读为基础,文言语感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体系。

以上观点绝非刍荛之见,而是语文教育千古不变铁的定律。

北京之行,见到顾老,想加他的微信,会场不便,用餐时他手机没电,不免遗憾。或许这个遗憾是件好事,期待与顾老再见,当面请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解读高惠莹
后一篇:炮手孙绍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