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张庆
(2025-05-12 05:00:47)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我常翻书房的两本书,一本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题签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一本是江苏省著名美术家画像的《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这两本书的作者是张庆。
这张庆是何路人也?
徐州小语界有“四条汉子”,他们都是徐州人,且在一个师范学校读过书,互称学兄学弟。毕业后,又成为“同一战壕战友”,均在彭城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几十年的耳鬓厮磨,哥四个彼此志同道合,具有团队智慧,所向披靡,形成了“徐州现象”,蜚声全国。这“四条汉子”的伯者就是张庆,他的三个兄弟分别是徐善俊、于永正、高林生。
南京。
2009年4月16日。
钟山宾馆会议大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张庆文集》首发式暨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主席台上,一位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人坐在柳斌身旁,在热烈的掌声中,他站起来向台下700多名与会代表招手致意。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就是张庆。
张庆,1957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曾教过小学、中学、师范。1962年调到徐州市教研室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从1994年起,担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设重任。张庆一直以一位优秀的小语教研员和小语教材主编的身份出现,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他头上没有几顶桂冠,也缺少耀眼的光环。他一心治学,甘坐冷板凳,能够单独出版八卷本文集,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学富品高的教育专家。
张庆有着厚实的古文功底,他对古文感兴趣始于1954年上师范的时候。那时的语文分成文学与汉语两科,而文学课本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编写的,选入的课文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第一课便是《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民间歌谣一下子点燃了张庆几十年对古文乐此不疲的研读欲望。
张庆“恶补”古文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知道,研读古文的关键不在语法,而在于是否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为此,他买来一本不加注释的《聊斋志异》,如饥似渴地逐篇细读。读书时,左边放一本《辞海》,右边放一本笔记本。遇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甚理解的词语,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猜一猜,然后再查《辞海》加以印证。直至彻底弄懂了,再将《辞海》中的相关解释摘抄到笔记本上。就这样,一部《聊斋志异》读完了,光笔记本就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三大本,不啻为全书作了注释。
“文革”结束以后,张庆开始致力于文字训诂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他说:“要透彻地读懂文言文,除了要有语法、词汇知识积累外,还涉及许多问题,比如对那个时代的文化,诸如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制度、刑法、职官、科举、礼仪、姓名、宗法、岁时、风俗、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方面的情况都必须有所了解。”张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过硬的古文功底为后来编写语文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庆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硕果累累,这煌煌八卷本的《张庆文集》全面总结了他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学思想,凝聚了他长期的探索和思考的心血和智慧,是为母语教育研究献上的一个完整“样本”。
《张庆文集》第一卷为《感悟篇》,主要讲他对母语教育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思想。全书共设14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以一首短诗来概括其内容,这些韵语说它是对语文教学规律性的提炼和总结一点也不为过。限于篇幅略举几首,以收窥一斑可见全豹之效:
“养成好习惯,恒久乃为功。终生受其益,譬若影随行。”
“岂唯纯工具?写字可育人。砚穿池尽墨,笔走泣鬼神。”
“教者如媒妁,促其自沟通。读书须自悟,哓哓不中听。”
“书山趣为径,有径自奋登。何为教之道?蹲下看学生。”
“学理若筑塔,习文是聚沙。铢积复寸累,日久气自华。”
“毋庸知识树,莫陷题海深。时时须留意,处处皆语文。”
张庆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主将,更是身先士卒、举重若轻的优秀指挥员,苏教版和他的名字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认为,主持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可以将自己积蓄了大半生的语文教学、教研经验和体会通过编教材完全“释放”出来。为了编好新教材,张庆从一开始就下决心与编写组的同仁一起,殚精竭虑,干好这件功德无量的事。
张庆首创“词串识字”,闪耀着创造智慧的光辉。他高屋建瓴,以丰厚的汉语文化为坚实的背景,以行之有效的优秀启蒙做法为基石,以现代生活需要为标杆,追求独特,大胆创新,使教材面貌焕然一新。请看二年级上册“识字六”:
骏马
杏花
椰树
牦牛
这类识字课文,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语,其实它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是形式整齐、押韵合辙的,是词语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这篇识字课文共四行:第一行讲的是塞外风光,第二行讲的是江南景色,第三行讲的是南国椰林,第四行讲的是西藏高原。气象阔大,包容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且对仗工整,自然化用。纵向看,第一列是各地典型的动植物,第二列是反映一年四季的典型事象,第三列是祖国不同的地域。二、四两行押a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民族化的教材,现代化的教材,简约化的教材,汉语独特的美,母语浓浓的情,诗情画意,充盈其间。
有人说,张庆是云龙山下的一智翁;有人说,张庆是全国小语界的“常青树”;有人说,张庆是基础教育战线的“江苏之子”,更有人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意:“经纶杏坛,情注七彩语文,沾溉桃夭李馥;淹漫学海,笔煊八卷墨香,氛氲凤髓龙肝。”这些赞誉之词送给张庆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张庆快90岁了,依旧不嗜烟酒而嗜书。在他的书房里,两面墙都是书橱,顶天立地,都是各类工具书、经史子集和教学专业书。他说:“每当我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查资料,便有坐拥书城之感,怡然自得,乐何如哉!” 读书,教书,编书,写书,一辈子断不了与书的情感,这就是张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