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金声说看课

(2024-10-19 10:32:41)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看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活动,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更是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捷径。看课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该如何看课呢?作为一名退休教研员,我一贯主张“三看”——看教师之教,看学生之学,看自己之省。

先说看教师之教。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具备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华和哲学家的头脑。同时还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看教师之教,主要看课的结构,看教学的节奏,看教法的选择,看重点难点的突破,看板书的设计,看练习的安排,看语言的艺术,看媒体的使用,看教学的细节,看课堂的气氛,看教学的闪光之点等等。就拿板书设计来说吧,板书是学生感知知识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学生思维的指挥棒,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桥梁和工具。板书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好的板书内容要精要,形式要精巧,似提纯的金,琢成的玉,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好的板书,教者随心所欲,缺乏通盘考虑,兴致勃发,眉头一皱,信手写来,东一摊,西一条,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犹如满天星斗。这样的板书,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领会支离破碎,学生笔记凌乱不堪,难以形成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因此,板书一定要书之有用,书之有据,书之有度,书之有序,书之有时,书之有质,尽量科学、精当、醒目、规范,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再说看学生之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过程中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同时存在,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虽然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等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学生主体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致其知。在课堂上看学生之学,需要观察学生精神是否饱满,精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方式是否灵活,学习是否愉快,习惯是否良好,等等。就拿学生讲述来说吧,一是看学生是否积极提出问题,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二是看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回答问题是否准确;三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问难,在争论中是否有“当仁不让”的精神。

最后说看自己之省。

看课者有三种类型——机械型、模仿型、自省型。机械型的看课者没有清楚的目标,只是遵照学校的要求,“为了看课而看课”,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这种看课方式到头来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浪费自己的时间,却不会产生任何效率与效益。模仿型的看课者具有明晰的看课动机——“照搬照抄,以“看课”代替“备课”,最大限度地去“复制”优秀教师的优质资源,这种“克隆式”的看课,具有“学而不思则罔”的危害,不足以学习。自省型的看课者有着正确的目的,那就是将别人的课看作一面“镜子”,进行角色转变,在观察别人上课的时候,深刻自我反思,查找自身不足与缺点。比如在教学中的某一环节上,如果自己来执教,会如何处理,自己的优劣处在哪里,从而取长补短,更好地改进教学。这还不够,看课者不仅停留在“自省”这个阶段上,还会主动地与上课者进行交流,在碰撞中有了灵感,从而贡献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在交流中谋求双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