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梦龙

(2024-05-24 07:19:29)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2024519日,钱梦龙在上海逝世,实为语文教育界一大损失。昊天不吊,歼我哲人!大星陨落,哀哉痛哉!为悼念钱梦龙先生,现将我编著的《中国语文教育百贤谱》中的一则呈上。

钱梦龙

钱梦龙(19312024),上海嘉定人 。1952年,任江苏省南翔农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员。1956年,被评为嘉定县优秀教师。1957年,下放到嘉定县朱桥公社汤家宅村。1961年,回嘉定县第二中学教高中语文。197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85年,出任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198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1982年,钱梦龙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讲读”模式,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导读,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相对完整的语文教学法体系,他称之为“语文导读法”。

19811213日,钱梦龙参加了浙江省金华市教学观摩活动,在第四中初二(1)班教鲁迅的《故乡》一课。课前他让学生自读课文,书面提问,然后交老师。在自读的基础上,开始教读,将学生所提的问题分成七类,逐一向学生提出,互相解答,必要时教师解释归纳,也可以反问、追问。两节课内,学生发言百余人次,解答提问将近40个,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教师也发挥了主导作用。《故乡》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是,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钱梦龙在“教学后记”中写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解决的就是教师主导的问题。‘主导’不是‘主宰’。主导,重在一个‘导’字。古人论教学,有‘导而弗牵’之说,‘导’,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求知,‘牵’,则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两种方法似而实异,不可不察。”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的初步构想在这时孕育产生了。

钱梦龙在他的论文《“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探索》中提出,“三主”是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式,而教学效率的提高,则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地。此后,他对“语文导读法”作了改进和完善,发表了《语文导读法探索》《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与结构模式》等论文。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诸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主体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其表现形态为: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后称四式

自读式,它不同于预习,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自读,是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但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教后读;二是先读后教;三是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教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正确的发挥。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其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

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知新,这就是复读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按训练目的,复读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

常用的练习类型:1.记诵为主的练习,有助读、背诵、抄读等。2.以消化为主的练习,有问答题、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特点、揣摩作者思路以及写作练习中的改写、续写。3.以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即迁移练习。这类练习可以是分解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小至用一个词造句,大至模仿课文写作。4.评价作业。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书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