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金声
白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85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书情

(2024-05-05 04:05:33)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我有一间书房,藏古今教育,聚中外思想,名曰“天地书斋”。书房角落里有一架书,200余册,都是上了年纪的旧书,我对其情有独钟。如: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印行的《文学大纲》,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印行的《中华国语大辞典》等。这些泛黄的书,每一本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我当民办教师时,记得有一天我进城,在旧货市场买了两本书:一本是1953年出版的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另一本是1957年出版的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从此,我便与旧书结缘了。

有一年,我出差去昆明,在上海火车站中转时,抽空逛了一家古旧书店。进了店,我就像飞翔在花丛中的蝴蝶,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个书架前转转,那个书架前晃晃,翻翻这本,瞧瞧那本,浏览中,突然间,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映入我的眼帘,就一下子拔不出来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印造,光华书店出版,紫色布面,标价1000元。当时,我慷慨解囊,毫不犹豫地付了款,用纸壳箱子装好后,既没有邮寄,也没有托运,而是上车下车硬扛回哈尔滨。

哈尔滨南直桥下有一处地摊,我经常骑自行车去那里买书。长长的一条街,人行道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有正的,有反的,有横的,有竖的,有薄的,有厚的,任你翻,任你选。相中了的书还可以砍价,在讨价还价声中,我常常满载而归。买旧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家里有两本《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一本是上册,另一本是下册,就缺一本补编。一次,我去地摊闲逛,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的书,这本书没有封面和封底,我仔细一看扉页,正是《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补编》,我如获至宝,高兴极了,向摊主举书示意,他伸出一个手指头。别说一元钱,就是十元、一百元我也要买,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书最有意思。图书分品相,十品为新书,标价略低于定价,九品以下为旧书,品相越低者越便宜。但是,出版时间越早的书反而越贵,往往是定价的几倍或几十倍。有一年,我与同事共同承担了一个科研课题,需要汉语拼音方面的文献,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一搜,发现一本《汉语拼音教学法》,定价0.63元。薄薄的一册书寄到单位,我整整花了25元,这叫货卖用家,再贵也得买。

最难忘的是,2018年教师节那天,我的小学老师过生日,我徒步来到她的寓所,献上一束鲜花。老人家已经90多岁了,“平生喜藏书,拱璧未为宝”。她说:“我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命,我觉得,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说着,她拄着拐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送给我。这是一本厚厚的工具书,天下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学习辞典》。这本书是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买的,快70年了。如今送给我,意在让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更好地报效祖国。

此后,每当落日余辉消失,白天嘈杂、纷乱退却的时候,我便慵懒地躺在床上,展开《学习辞典》,读上几页,感到非常惬意。三更有梦书当枕,深夜里,睡着了,心如秋月朗,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鼾声中。

(小文见413日《老年日报》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钱梦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