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城听课
(2024-04-28 05:24:54)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昨天,翻箱倒柜,瞧见一册发黄的日记本。打开扉页,用放大镜一照,是1971年的。那一年春日,我在红旗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红旗小学位于那家窝棚,属于双城镇郊区。
日记本中间的一页写道:“今天是双城镇第一小学成立60周年,校长派我去听课,收获颇丰。”
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53年前的一桩往事。
53年前,春季开学不久,我第一次进城听课。那家窝棚离城里不远,过了火车站,步行30分钟就来到了双城镇第一小学。
学校在北二道街东,坐北朝南,四周被光秃秃的老榆树环抱着,老榆树的北面是双城县体育场,萧条,空荡,枯黄的杂草贴着地皮,毫无生机。
临街的校门柱子上挂有校牌,白底黑字:双城镇第一小学校。一进校园,便看见两栋大屋檐的平房,黑瓦灰墙,门窗的油漆已经剥落,很有年代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来到了一间大教室。听领导介绍,这所学校1911年3月创办,文化底蕴深厚,始称第一高等小学堂,著名音乐家傅庚辰将军曾在这所小学读过书,电影《地道战》的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就是他的作品。
听课的老师真不少,座无虚席,连后面的过道都站满了人。这所学校名师荟萃,马文清、郝连芳、隋淑婉等,远近闻名。那天是隋淑婉的专场,她号称双城堡的斯霞,擅长识字教学。
1971年,“文革”后期,党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全国中小学生都回校上课。复出的隋老师看上去有点憔悴,但精神蛮好。她,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短发齐肩,一身工装,站在学生中间始终微笑着。
我依稀记得,第一堂课隋老师教的是电影《地道战》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课堂上,隋老师激情满怀,小学生歌声嘹亮,课堂气氛热烈。我初出茅庐,青涩得很,被老师和学生感染了,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也跟着大声唱起来: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身暖哎
毛主席思想的光辉
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顿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我,一边鼓掌,一边呐喊:“唱得好!唱得好!”课堂乱成了一锅粥!听课老师一片唏嘘,窃窃私语:“那来的这个愣头青,不懂规矩。”刹那间,我好窘迫,无地自容,便把头深深地埋在人堆里。
隋老师见状,说道:“同学们,这首歌是电影《地道战》的插曲,作者是你们的老校友傅庚辰。”随即她板书:傅庚辰。这三个字,像刀削斧砍的一样,个个银画铁钩,线条刚健、挺拔,结构疏朗、平稳,给人感觉丽如春云,洁若秋露。
接着,隋老师走到我的面前,笑着说:“这位老师,您一定知道傅庚辰,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我对傅庚辰略知一二,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我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凭着我的记忆白话起来:“傅庚辰,1935年出生,满族,我国著名作曲家,12岁参军,离开家乡双城……”喧宾夺主了,戛然而止。
此时,大教室里鸦雀无声,随之一阵掌声。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听写,隋老师念一句,学生写一句。桌间巡视,隋老师见“照得咱心里亮”的“心”字笔画不对,多数学生都把三个点写在一起了。于是,她在黑板上进行了纠正:“记住‘心’字的三个点两个在斜钩的外面,老师教你们一个口诀:‘一个小锅半拉碴,炒了仨豆崩了俩’。”随后,隋老师一个一个地手把手指导,场面如此温馨!
“一个小锅半拉碴,炒了仨豆崩了俩。”课堂上童声不绝于耳……
53年,弹指一挥间,那年,第一次进城听课,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