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金声与小朋友聊语文学习

(2024-01-10 08:43:36)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学语文主要是学语言和文化,我学语文的主要方法是积累。先哲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而言,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时间、不间断的艰苦劳动过程。今天积累一点,明天积累一点,久而久之,知识的小溪就会汇成浩瀚的海洋。

读小学时,我有一个好词本,60多年了,本子已经泛黄了,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随便翻翻,这些词语扑面而来:

龙骧虎步、诬良为盗、皤然一叟、憩于田畔、身颀肩阔、掬水而饮、闻之憬然……

我想起来了,这些四字词好像是从一本小说摘录下来的,我断定当时似懂非懂,所以抄了下来,没想到,我现在有时涂鸦还能蹦出来。

读初中时,学校搞征文活动,我改写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获一等奖,奖品是小小的日记本,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了三个字——妙句集。妙句集里皆妙句,都是我读书时摘抄下来的,一页又一页,一行又一行。如:

我喜爱江湖河海上的风帆。江南水乡的风帆,使人低迴凝望;长江黄河的风帆,使人胸襟开阔;洞庭和太湖的风帆,使人悠然神往;东海上的风帆,使人心旷神怡。

总起分述的句群,有四个排比,句式整齐,写景抒情,好不动人。

读高中时,我喜欢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有一天,我不知从哪弄来几本稿纸,把它加个封面,订成线装书的样子,取名“棒诗册”。录在“棒诗册”第一首诗便是毛泽东16岁时走出韶山,在湘乡东山书院写下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全诗构思巧妙,通俗易懂,却又含蓄有趣,托物言志。

1968年,特殊年代,我带着一个破碎的梦,从学校返乡务农了。老家那家窝棚有个车老板儿,叫左广珍,他不但车赶的好,还会说很多俏皮话,嘴皮子特别厉害。每天生产队长派活的时候,我都愿意跟他的车,一边干活,一边还能学歇后语。有一天,往地里送粪,他显得非常高兴,一口气说了好几条有关狗的歇后语:

狗鼻子插葱——装相;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狗戴帽子——装好人;狗撵鸭子——呱呱叫;狗掀门帘——全靠一张嘴;狗咬吕洞宾——不认真假人。

晚上收工回家,我趁热打铁,记下了这些生动活波、巧妙有趣的语言。

三年后,我当上了语文老师,寒暑假常到各地游学。观山川景物,览名胜古迹,读碑铭楹联,听故事传说,察民俗风情。一次,我去江苏镇江,游览了昭明太子读书台。读书台门上有副对联,内容是: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恍听读书声

这副联好长,我掏出笔记本及时将其记下,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啰里啰嗦地聊了这么多,这些做法或许对中小学生有点启示。我以为,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学习语文非一日之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口井,一蹴而就是办不到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要不得。要日积月累,要厚积薄发,要细水长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作者系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小学语文教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