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万变不忘其宗
(2024-01-08 05:09:35)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近日,与一位青年教师交流,他感慨地说:“语文教学多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待到学得三分像,外面又有新花样。”听了他的这番言论,我笑了。的确,当下,在语文学科建设中涌现出泼天的花活,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我所知,仅以“××语文”命名的教学流派就有十几种之多,这无疑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繁荣的表现。
我以为,语文教学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万变不忘其宗,这个“宗”就是宗旨、规律、效率和传统。
1.宗旨。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或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求新、求变,不是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是教学改革的途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怎样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不论是怎样变、怎样改,这些改革者都没有背离这个宗旨。在设计新的教学环节、教学措施时,凡是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无关的事情他们一律不做。
2.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事,则事半功倍;违反客观规律做事,恐怕就不只是事倍功半了。就语文教学而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各有规律。理解事物,有认识规律;陈述论说,有表达规律;巩固记忆,有遗忘规律;复习练习,有报酬递减规律;等等。这些教学改革者没有凭空设想,随心所欲;没有单纯追求形式,标奇立异;他们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阔视野,锐意创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3.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即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越高,则教学效率越高。高效率,通俗的说法就是省时,省力,轻负担,高质量。任何改革都是寻求高效率,语文教学改革亦然。所以,省时、高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学改革的一项硬指标。这些教学改革者认为,任何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做法,任何不求教学效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4.传统。有很多东西我们以为是创新,实际上仅仅是继承而已。几十年前,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前辈关于母语教育的见地已经鞭辟入里,经验十分成熟。比如识字教学,先哲就主张先识字后读书、先纯体后合体、先集中后分散。比如写字教学,先哲就提倡先大后小、先慢后快、先仿后临。比如阅读教学,先哲就重视朗读、熟读、精读、吟读。比如作文教学,先哲就倡导体察事物、发展思维、多读博览、词意并重、模仿范文、先放后收、多作多改。所有这些,教学改革者们都做到了。
要之,“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不离于宗,谓之天人”,新时期涌现出的语文教学“花活”,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青睐,就是“不离于宗”,“其道一也”。我为教学改革者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