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半部残书
(2023-08-09 05:08:55)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家父生前做过小买卖,他常说:“货卖用家,货卖识家。”我对老人家的这句话深有体会,何以言之?让我慢慢道来。
1971年,我在双城堡火车站道北那家窝棚红旗小学当民办教师,教语文。双城是哈尔滨的郊区,坐火车只需六角钱,特方便。那时,我周日常去市新华书店蹭书,或到省图书馆看报,几乎风雨不误,雷打不动。
一日,正值星期天。清晨,我怀揣一个玉米面窝窝头,火车经安西、五家、望哈、王岗,正点到达哈尔滨老站。
下了火车,过博物馆、铁路局,我径直地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正门。在临街的报廊前遇见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看上去,年龄与我相仿。只见他从书包里先掏出一块红布轻轻地铺在地上,然后再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旧书摆在红布上,看来他是卖书的。这时,有一个戴红袖标的人走来,大声嚷道:“快走,这里不允许摆地摊!”那位男士真听话,二话没说,三下五除二,立马收拾起来,还没等我看清楚书名,他就乖乖地走了。我赶紧撵上去,拉住那位男士,小声说道:“什么书?我看看。”我们走到一棵大树下,他掏出那本旧书说道:“吕冀平的《语法修辞》。”我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只有封面没有封底的残书,而且书页撕掉了好多。这本书对教语文的教师来说,真是难得的好书,可惜只剩下了半本。全书分三编,第一编为绪论,第二编为语法,第三编为修辞,修辞部分几乎全没了,好惨呐!
本书是哈尔滨师范学院现代汉语函授讲义,1960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吕冀平、吴哲夫。吴哲夫我不熟悉,只知道吕冀平是中国十大语法学家之一,他师从吕叔湘,学术思想精湛。1955年,吕冀平奉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参与“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的制订和中学《汉语》课本的编写,在中国语言界赫赫有名。
我问那位男士,此书为何这般残缺,他感叹道:“一言难尽!我家就住在附近的俄式平房,冬天生炉子取暖,姥姥常用书纸引火,一本《语法修辞》,今天撕两页,明天撕两页,当我发现时,这本完好无缺的书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了。”
“多么可怜呀!这半本书我买啦,多少钱?”
那位男士见我识货,对这半本残书爱不释手,慷慨地说道:“不要钱,送给您吧!”说着,他用那块红布将书包好,递给我。我不能不给钱,于是,我掏出一元钱,也不知是多还是少,塞进他的衣兜里,便扬长而去了。
回到家里,每日,我挑灯夜读,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倒背如流。这半本残书不管是词法还是句法,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描写极为详尽,内容也特别丰富,且问题的说明浅显易懂,例证多数是从毛著作中选取的,对我来说,确实是好书,她惠及了我的人生,功莫大焉!
1978年,大约在秋天,我在呼兰师范双城分校中文班教现代汉语,用的教材就是那半本残书。学弟学妹们听我上课,脸上露出万道霞光,认真笔记,认真交流,让我好不感动!
后来,我调到双城县教研室,做了小学语文教研员,直至退休。其间,被评为特级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46岁,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章;48岁,荣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54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有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位戴眼镜的男士,那半部残书,他就是给我准备的!
苍天垂泪,大地同怆!2017 年 2 月 27 日,吕冀平遽然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我无比悲恸。这一天,我将那半部残书从书架上取下来,拭去微尘,铺上红布,点上蜡烛,拜了又拜,我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