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金声
白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85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支玉恒的过人之处

(2023-08-09 09:22:29)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旷世奇才支玉恒,是小语界四大天王之一,是我特别景仰的语文教学大家。他生塞北,下华南,终齐鲁,迷恋语文,几近癫狂;他上真课,说真话,做真人,铁骨铮铮,一生坦荡。

我与支玉恒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读过他的著作,听过他的讲座,看过他的教学,还与他一起当过教学大赛的评委。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发现支玉恒有很多过人之处,令人折服。

《淮南子》云:“智过万人者谓之英,过千人者谓之俊,过百人者谓之豪,过十人者谓之杰。”支玉恒是英俊豪杰,那么,他有何过人之处呢?

第一,  勤学苦练的精神过人。

支玉恒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个普通市民家里,17岁初中毕业,进保定体校,主修足球。三年后,“运动衣还乡”,在体育场喊了19年“121”。在临近不惑之年,改教语文,居然成绩斐然,并在短短数年间“红”遍大江南北。此种瓜得豆的非常经历,其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初教语文时,语文教师的三大基本功——读、写、说,可以说支玉恒样样都不行。怎么办?他这个人有一个怪脾气,不论干什么,不想让人家挑出毛病,不想让别人笑话。于是,一狠心,练!汉语拼音一点不懂,他找本校低年级的郭兰芝老师学,一连补了三个晚上,攻下来了。字写不好,他习毛笔字!三四年时间,备课、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写论文,包括写检查,只要写字,一律毛笔小楷。朗读读不好,他借来录音机,读了录,录了听,听了改,改了再读再录再听,每篇课文都要折腾三五遍。他文化底子薄,不懂教学理论,买书、看书、做笔记、写心得,一直坚持到老。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支玉恒经常听同事的课。上课了,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他推开门就去听课。老师见他傻傻的,挺真诚,也不好说什么。下了课,他就找老师研究讨教,有时也给人家提提意见。真奇怪,老师们不仅没有讨厌他,看样子还很欢迎。于是,几年下来,支玉恒的听课笔记本堆了一大摞子。他分别把这些听课笔记装订成册,包上皮儿,还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儿,如叠翠、积玉、传芳、览胜,等等。

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支玉恒羽化成蝶了,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成了一位传奇人物。他上课,旁征博引,品词析句,凿开顽璞,取出玉石,有很强的文学功底;他讲座,从不用讲稿,最多是一个极简单的提纲,但讲起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甚至出口成章。支玉恒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程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学习。一次,我与支玉恒在深圳参加教研活动,同住金融大厦一个房间。夜已经很深了,我一觉醒来,只见他还在灯下读书。我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对我来说,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这种“孤灯伏案,不知漏长”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从支玉恒身上懂得了治学的道理。

第二,坚强不屈的意志过人。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支玉恒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沟沟坎坎,他把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看作人生乐章中一个悲怆的乐段,并充满激情地演奏出人生的华彩篇章。

支玉恒是一个生活恬淡、豁达开朗大度的人。由于他口无遮拦,“因言获罪”多次。当过10年“现行反革命”,砌过防空洞,发配到过农村,改造到过工厂,掏过大粪,扫过大街,挖过下水道,挨过批斗,受过软禁,遭过白眼,几乎所有的罪他都受过。就拿得病来说吧,5次大难不死:14岁患脑膜炎,昏迷7天,醒来大小便失禁,不认识亲人;35岁消化道溃疡4次,内脏出血持续强阳性;50岁脑血管栓塞,瘫痪近半年;62岁心肌梗塞,无血压脉搏;66岁患冠心病,做心脏搭桥手术。因为磨难太多,支玉恒反而不怕磨难了,真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味道。

20051月,在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平静地写下这样一首诗:

一生风雨未彷徨,

小恙何奈老夫狂?

开胸不过七寸口,

搭桥只需三根梁。

上天趁便陪父母,

入地权当访家乡。

不日轻骑重挽辔,

天南海北马由缰!

这次搭桥手术,他老伴儿签字时手哆嗦得写不成字,而支玉恒躺在手术台上却还在和医生开玩笑。那首七律就是他当时真实的内心表白:死有什么可怕,只不过是早走一步,也许能到另一个世界抢个好座位,就当是去“陪父母”“访家乡”。正因为一生多磨难,没有被打倒,才把手术看成“小恙”,既是小恙,就绝能康复,才有“重挽辔”“马由缰”的想法。在死神面前,他如此乐观、洒脱,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

第三,课堂教学的智慧过人。

支玉恒的课堂教学,说来简单,只“实、新、活”而已。他艺高人胆大,“无法无天”,敢于追求鲜活,敢于追求灵动,不拘泥于现实,不拘泥于传统,挥洒自如,为世人称颂。

198911月的成都,汇聚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语文教学精英近3000人,建国40年来第一次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有“大赛”性质的观摩大会,在这里举行,支玉恒应邀做观摩课。出发时,他准备的课是《草原》,可是,到成都之后发现三四个参赛选手选择的课都是《草原》。他想如果自己讲这一课,参赛选手就不好再讲了,于是决定换成《第一场雪》。大家都知道,一堂示范课需要反复打磨,最忌讳的就是临时换课,但是他却非常敢尝试。而这一课,最终成了当时全国叫好的课。著名特级教师袁瑢当时担任大会评委,坐在台上,使劲给支玉恒鼓掌。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是评委,他看了支玉恒的课,情不自禁,感叹不已。他说:“支玉恒把‘读’的功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让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现得如此多姿多彩,实在难能可贵。”

一次,支玉恒到杭州上作文课。上课前,他在教室门口休息,忽然风刮来一张报纸,上面有一篇关于设计校服的文章。于是他突发奇想,一下子就否定了以前的作文设计,决定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自己设计方案、产品说明,改上《创意校服》作文课,效果出奇的好;两天后又到义乌上作文课,他逛了逛义乌商品城,深深地被丰富多彩的商品吸引,他再次放弃了《创意校服》的想法,改上《夸夸义乌的小商品》。他的这些做法,独出心裁,异于前人,也别于众人,让人耳目一新。

再拿板书设计来说吧,他从不固守一法一式,从不简单重复自己,常常因生而变,因时而变,因境而变。

同样是《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在成都的公开课上,他的板书是:

天气骤冷隔日间,山村静夜雪弥天。

晶莹世界人欢笑,更喜丰收在来年。

同样是《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在哈尔滨的公开课上,他的板书是:

骤然寒风冽,雪寂山村夜。

江山粉玉积,丰年及时雪。

支玉恒这诗化板书,都是结合讲读内容,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完成的,丝毫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痕迹。以哈尔滨公开课为例,他首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初步谈话,引入课题《第一场雪》。然后,让学生自由默读浏览课文,看看那些字不会写,将不会写的生字记下来,自己练一练。接着,听写词语,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有的是老师说出词来,学生直接写,有的是老师说一个意思,学生依据意思写词语。一共12个词语,按雪前、雪中、雪后、联想分成四行:

骤然变冷  寒风凛冽  彤云密布

雪花飘落  格外寂静  山村夜晚

万里江山  粉妆玉砌  积雪飞扬

预兆丰年  及时瑞雪  科学根据

写毕,支玉恒引导学生圈字。第一行圈出“骤”、“然”、“寒”、“风”、“冽”5个字;第二行圈出“雪”、“寂”、“山”、“村”、“夜”5个字;第三行圈出“江”、“山”、“粉”、“玉”、“积”5个字;第四行圈出“丰”、“年”、“及”、“时”、“雪”5个字。

更妙的是,圈出的这些字构成了全文各段落内容的4个小标题,这4个小标题又合成了一首叶韵的五言绝句:

第一段——骤然寒风冽;

第二段——雪寂山村夜;

第三段——江山粉玉积;

第四段——丰年及时雪。

一首诗概括了全文,支玉恒借此机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第一句表现严酷,第二句表现静谧,第三句表现美丽,第四句表现欣慰。意犹未尽,余下的时间干什么?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置身于课文情境,与作者心灵沟通,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这就是支玉恒的清淡明快、灵动婉转、趣味盎然的生命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