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备课观(1)

(2022-10-10 07:19:30)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退休前,我经常与教师聊备课,也发表过一些有关的言论,有的备课文章还常被同仁所引用,如此看来,捧场的知音挺多。为此,现将我的备课观点、心得、体会和做法择要列出,与大家分享,请批评指正。

1.19887月,我在《小学教学研究》上发声——《备课“五有”》。

文章节选: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备课的那?概括地说,我备课尽量体现整体性原则,努力做到“五有”:(1)心中有序。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各册小语教材都涉猎过,12本书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训练重点、编排体系,以及各册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都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某一册教材时,能够瞻前顾后,合理地安排讲授序列,使之贯通一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胸中有书。开学伊始,我都要通览一遍教材,鸟瞰全局,了解一本书的来龙去脉,理清知识系统,明确训练轮廓,掌握教学要求,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攻其一点。(3)口中有文。我备课往往都是从读入手,或默读,或朗读,一篇文章读上七八遍,基本内容烂熟于心。遣词造句的特点,谋篇布局的意图,通过多读,能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样,在讲课中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4)目中有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备课,一方面要备教材,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还要备学生,吃透学生。所谓吃透学生,就是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和智力发展水平,从而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5)手中有法。我备课常常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脑思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教育。我认为,教学方法贵“活”,忌“死”,贵“启发”,忌“注入”,贵“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忌“绝对化”“模式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