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头唱大风文章一贯

(2022-09-14 05:29:57)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潮头唱大风文章一贯”是张庆对周一贯文章写作的评价。

周一贯,字道源,会稽人氏,和鲁迅同乡同姓。他自称自己是凡夫俗子,出生在农村,任教在农村,研究也在农村,是中国最基层、最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语文教研人员。就是这位扎隐农村、谦恭虚己的老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伏案不息,在全国各地杂志发表文章1500余篇。如此高产的特级教师,让我可望而不可及。

1500多篇烙有周氏印记的文章,全是用笔写成的。在这个QQ、短信、微信、微博满天飞的时代,他还保持着用笔书写的古雅习惯。可贵!

周一贯说:“我工作在电脑普及的时代,却不用电脑打字,依然以笔书写。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的视力不好,患过视网膜脱落症,怕因使用电脑而引发旧疾;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冥冥之中我的一生笔缘:小时用毛笔写作文,做作业,以后便用自来水钢笔,现在一直用的是圆珠笔、水笔。”买圆珠笔或水笔成了周一贯的一项日常开支,有时候一两天就用完了一支圆珠笔。可以这样说,周一贯这一辈子用得最多的物品就是笔了。可敬!

我生也晚,小周一贯11岁。2019年,我与周一贯在杭州几次相见,每次见面,拥抱时我们总是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然后大笑。如今,我们都已经过了这个坎。耄耋之年的周一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思想深邃,每年有二三十篇文章见刊,展示出他充沛的创造力。难怪坊间有人说“立言周一贯,著作等身看。” 这已经成为当下业界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了。可喜!

说起周一贯的文章写作,我想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1.论文。

论文是周一贯写作的主流。

1981年,周一贯在《辽宁教育》第3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研究文章《浅谈谜语的教学》。从此一发不可收,到1983年底,共有45篇大小文章见诸报刊。诸如《寓言和寓言的教学》《浅谈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散文和散文的教学》《小学应用文教学之我见》《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科学小品课文教学管见》《关于小说的教学》……1984年,他将这些文章进行了重新梳理,同年11月,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文体各异·教法不同》。

21世纪的第一年,周一贯以其特有的学术敏感和直觉,在《福建教育》上连续发表了关于“研究性阅读”系列文章:《研究性阅读:新世纪的课题》《从阅读教学发展轨迹看“研读”》《名师优课中的“研读”探索》《研读起步:从“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在提炼主线中探求研读专题》《“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研读模式的“常”与“变”》……这些文章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研究性阅读”的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他对“研究性阅读”的构想和探索。在此基础上,20022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周一贯的论文头20年大多数发表在各省的教育刊物上,如《辽宁教育》《陕西教育》《浙江教育》《云南教育》《福建教育》《黑龙江教育》《甘肃教育》《河北教育》《广东教育》《湖南教育》《山东教育》《贵州教育》《青海教育》《江苏教育》《山西教育》《湖北教育》《江西教育》等。后20年,他的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全国性的专业刊物上,如《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小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等。40年间,也有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教育》和《中国教育报》上,有些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所转载。

2.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周一贯善于写综述文章。从2007年开始,他为《语文教学通讯》写年度评刊已经坚持了13年之久。整理一年来刊物的研究轨迹,分析动向,归纳观点,提炼经验,统计数据,体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特征。每篇文稿,高屋建瓴,广征博引,洋洋万言,字字珠玑。如《2007,〈小语论坛〉的风云际会》《2008,〈小语论坛〉8大热词精彩“小语教坛”》《2009,“论坛风采”〈通讯〉年度评述》《2010,对〈通讯〉领航小语教改的年度报告》《2011,“论”在教学前沿的〈通讯〉》《2012,年终概观〈通讯〉的话题战略》《2013,话说〈通讯〉的新锐品格》《2014,〈通讯〉的年度记忆》《2015,“互联网+”时代擂响的小语鼓点》《2016,十三五“元年”语文课改新发展景观》《2017<</span>语文教学通讯c>的“通新”之路》《2018,剑指“深度学习”的<</span>语文教学通讯c>》《2019,“统编教材年”<</span>语文教学通讯c>的响应》。这些文章,不仅展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时代风云,而且还为全国小语课程与教学树立起一座“风向标”。

3.课评。

70年的教育生涯中,周一贯听课无数,评课无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他曾担任过绍兴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退休后,还一直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岗位上,为绍兴连续举办多期“名优教师研修班”。另外,他每年还为“千课万人”的培训活动讲课、评课、作报告,影响广泛,为此,有的教学刊物还开辟了“一贯评课”的专栏。

记得有一年,我与周一贯在杭州联袂参加一个教研会,一个上午,我们连续评了四节课,或者他评我补充,或者我评他补充,见仁见智,那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一贯确实厉害,名不虚传。

周一贯的徒弟何夏寿新出一本书——《请周一贯先生评课》。何夏寿在《序》中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老师周一贯先生不顾八旬高龄,专程到现场听我讲新课,并对照我的课堂实录,进行十分贴切、适切、真切的点评与指导。有些点评甚至写过不止一遍。如果说,我的课堂实录是从‘怎么教’这个层面作了探讨与尝试,周老师的点评则是从‘为什么这样教’做了高屋建瓴的观照和提升。这种观照与提升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朝着‘教得明白,教得有法,教得生动,教得有效’的目标努力。”

《请周一贯先生评课》共18课,每一课的点评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如第一课《童诗,那一片“天机”》。周一贯从“开发语文知识的‘有趣’”、“看到稀见少有的‘奇趣’”、“体会品读带来的‘情趣’”、“读懂深层意蕴的‘理趣’”四个方面来评何夏寿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何夏寿幼时因身体的伤残,失去了许多蹦跳追逐的游戏,却因此有了浸润童话、童诗的阅读机会,之后成为具有省作家协会会员身份的儿童文学作者。由他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自然有着不一般的风景,这就是对“童趣”那片“天机”的开掘。

4.序文。

周一贯的入室弟子张幼琴称,周一贯为同仁好友、青年名师的新著写的序言,多达百篇之数,其中也包括为我的书稿《拥抱语文——白金声教研小品》所写的《“此情无计可消除”》。周一贯的这些序文,语言恰切得体,思维纵横捭阖,情感真挚动人,不仅体现了他对小学语文繁荣发展的关切,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心,其间更有着极为可贵的一些语文教学主张。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堂奥,学习研究他的博大而丰富的教育思想。

那么,周一贯所作的序文都有哪些内容呢?张幼琴在《落红寄意,春泥护花》一文中作了阐释,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1)归纳要义,以点明著作主旨;(2)升华学理,以彰显著作价值;(3)联系实际,以拓展著作影响;(4)奖掖后学,以企盼后来居上;(5)捎带细节,以点化教育情愫。举一个“归纳要义,以点明著作主旨”的例子:周一贯为浙江省特级教师陶月梅著作《语文开放教学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所作的序,对其“语文开放教育”进行了理论构建,提出语文教育改革亟须“突围”,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面向生命”、“面向生活”、“面向未来”是语文开放教育的要义。

周一贯在耄耋之年,稿约不断,笔耕不辍,与此同时,又为那么多教师的书稿作序,扶掖后辈,提携后进,精神何在?他在《生活·个性·创造》(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一书的序言中道出了真谛“我应约为省内外教师、教研工作者出版的书写过40多篇‘序’,而且乐此不疲,绝不是因为我比他们高明,也不是为名利所动,实在是出于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由衷的欣慰。在今天的教师队伍里,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教育研究,特别是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有那么多的青年教师正在昂首阔步地走向专家教师,不正是生动地预示了中国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吗?”

5.随笔。

2018年,我造访容膝斋,斋主周一贯送我一本《容膝斋随笔》,于是这本随笔集便成了我的案头书。

《容膝斋随笔》由宁波出版社2013年出版,全书收周一贯80篇随笔,分“容膝精神”、“心灵放歌”、“文海萍踪”、“叙事情缘”、“麦田守望”五个部分。初读此书,似乎每篇文章都是随心、随意、随手、随缘而写。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这些千字文走笔信马由缰,信手拈来,仿佛成于倚马可待,如果这么认为就错了。周一贯写每一篇随笔都是一丝不苟的,做到了精心与严肃,这种神来之笔,必然力透纸背。

例如,当下小学用套话写作十分严重,翻开小学生作文本,左一个“酷毙了”,又一个“帅呆了”,一会儿“哇塞”,一会儿又“ok”。针对这种现象,周一贯在《儿童作文:“‘套’声依旧之痛”》一文中写道:“套话在儿童作文中的寄生和蔓延,其祸害是十分明显的。套话一旦成了流俗,孩子便会荒于观察,疏于体验,懒于思考。因为当脑袋空空、肚里没货时,他都可以搬几句现成的言之无物又言不由衷的套话来应付习作。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判断能力,更不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周一贯强调:“儿童作文一定要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朴实地表达自己思想做起,哪怕写出来的并不华丽,这要养成一种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引导他们为了写出成人心目中的好作文而过度模仿、搬用别人的话语,也许在形式上会写得色彩斑斓,很个性化,但骨子里却是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这会后患无穷!

随笔,作为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类,是“随手写来,不拘一格”的意思(《辞海》)。随笔的美育价值在于敢说真话,不说假话,不粉饰生活和伪造民意。正如罗丹所认为:“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德,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说真话、诉真情、见真心,这才是随笔的生命。这一点周一贯做到了。

今年农历三月三,是周一贯的87岁大寿,我打了电话,祝他生日快乐,电话里传来朗朗的笑声。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宅在家里,有时读他的文章。周一贯奉行“语文教育生命观”,他的文章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言,有积而发,有思而作,“合为时而著”,正如张庆所言“潮头唱大风文章一贯”。一言中的,的确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