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金声
白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85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65年综述(3)

(2022-08-16 17:15:22)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实验研究

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方案》既体现了我国以声、韵、调分析法为汉字注音的传统,同时,从时代高度体现了与国际语音学研究成果接轨的科学态度,为汉语更好地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我国推行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有几项汉语拼音教学实验研颇有影响力。

第一个是“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

197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一些学校实验“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基本式”是对“通用式”而言的,顾名思义,“基本式”教学就是把《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一年级第一学期),先教《方案》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不教yw以及它们的拼写规则;不教iouueiuen及ü上面的两点的省写规则)。第二步(二年级),再教拼写规则。基本式教学的优点是:1.第一步的教学内容简化了,不接触复杂的拼写规则,教师易教,学生易学。2.教材中出现纯拼音句子和汉字,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文采用汉字夹拼音的形式,(熟字出汉字,要学的生字加注音,暂不学的生字用拼音代)解决了低年级课本不好编,课文短、浅的困难。也就是说,有些课文内容很好,但一查生字太多,只好不用,或删去一些词语,改变一种说法,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不仅使教材的思想内容受到局限,而且容易出现因词害义的现象。采取夹用拼音的方法,打破了这个局限,灵活性大了。编辑课文选词用句的范围扩大,不必局限在学生学过的少数几个汉字里去“编织”文章。基本式教学最大的缺点是:第一步学的音节中大约有67个音节和《方案》规定的拼写形式不同(约占17%),到二年级学了拼写规则以后,才能改成规范的。一年当中学生已经用的非常习惯了,再改成别的样子,很不容易接受,而且先入为主,容易混淆。“基本式”教学吸取了人教社1958年至1962年拼音教材中两步教学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分散难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实验证明用不规范的音节拼写,给二年级的教学造成了困难。二年级是学习汉字的黄金阶段,如果学生还用一部分精力学习拼写规则,纠正不规范的音节,势必影响识字和阅读能力的培养。[2]

第二个是“注·提”实验。

1982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首先在全国进行了“注·提”教改实验。其基本做法是:在正确估计儿童口语水平和智慧潜力的基础上,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采取“复线交叉,多维合成”的方式,开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把读写教学提前,从而解决发展语言与识字的矛盾。实验方法:儿童入学后,先用七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阅读拼音课文、注音课文和写话中夹写拼音等训练,使学生学会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到第一学期末,学生能熟练地直呼音节,从而为提前读写做好了准备。汉语拼音教学以掌握音节为中心。熟练地掌握音节,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作用的前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除了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和拼读的必要指导外,着重进行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汉语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汉语拼音同语义联系起来,注意丰富词汇、发展语言,为提前阅读和写作创造条件。[3]有人提出,“注·提”实验把拼音的代字功能挖掘出来,既要直呼音节,又要书写音节,要求过高,会影响识字任务的完成。[4]

第三个是“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实验。

198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潘自由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县钟公庙乡中心小学,与老师们合作,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搞了一个“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的拼音教改实验。这项实验影响广泛,对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推动作用。所谓“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就是不单独教声母,声母教学融在基础音节教学之中。如教音节“bo”,告诉学生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后面“o”是韵母,前面“b”是声母,声母“b”单独称说的时候也叫“bo”,但在音节中,声母“b”的实际发音只是在“o”前面加了一个嘴唇闭一闭的动作(“b”的发音动作让学生在“o”和“bo”的读音比较中自我体会),这样教声母既克服了在教呼读音时后面元音干扰的矛盾,又排除了声母教本音,教发音部位等难教难学的苦恼。为此,只要学生能把音节读准,那么音节中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就不会出错。在音节教学中,带介音的音节教学历来是个难点,而“直读法”遵循了汉语音、声、韵的成音规律,始终把音节分成一声一韵两大部分,而不出现介音部分,如“jiao”分成“j-iao”,“zhuang”分成“zh-uang”,使介音在韵母之中成为一个不可游离的部分,因而“直读法”教学带介音的音节排除了呼读音中介音的干扰。[5]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