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忙读书
(2022-04-23 05:18:12)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2007年,大约在冬天,我退休了。告别职场前,我在县里当了三十多年小学语文教研员,一个人,一件事,从未改换门庭。
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先天不足,没有学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小学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外加半年中师,断断续续,一辈子只念了八年半书。在职期间,摸爬滚打,磕磕绊绊,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读书,真是后悔莫及。退休后,有时间了,急需补上这一课。于是,我将读书当成每天的第一要务,风雨不误,雷打不动,乐在其中。
说起读书,我有五种“姿势”:
站——站着蹭书。我常去黑龙江大学附近的学府书城。进店,我就像飞翔在花丛中的蝴蝶,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个书架前转转,那个书架前晃晃,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在浏览中,一旦发现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的书,我就找个没人的地方,靠墙而立,左手一口馍,右手一本书,兜中一瓶水,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书店打烊我才悄悄离去。
坐——坐着看书。黑龙江省图书馆是我休闲的天堂。每逢双休日,我便早早地挤进人群,在阅览室里选个位置坐下,然后拿出笔记本和放大镜,进入我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模式。到目前,我已做读书笔记几十本,读书卡片千余张,二者合起来,凡百万多字。在做摘抄、记提要、写心得的过程中,强化了记忆、训练了思维,一举多得。
走——走着念书。我家毗邻一块林地,环境幽静,空气新鲜。每当柳树披上鹅黄色外衣的时候,我便来到这片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高声念书,近乎于血脉偾张的有感情朗读。在排除干扰、全力以赴中,常常可以深刻领会作品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可以说,这是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蹲——蹲着背书。在哈尔滨出门我经常坐地铁。车厢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些青年人,几乎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是老年人,我没有这个习惯,常常一个人躲在车厢的连接处,靠角落蹲下,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轻声地背诵名家名篇。每当打奔儿的时候,我便掏出手机看上一眼,思路接上了,继续此项勾当,如此往复,直到下车。
躺——躺着读书。每天晚上,我看完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如果有足球,再欣赏一场比赛,如果没有,稍加洗漱,八点左右,便慵懒地躺在床上,手持一卷好书,读上几页,然后酣然入睡。三更有梦书当枕,床上放上几本书,深夜里,睡着了,心如秋月朗,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鼾声中。
有人说,在苍茫的天空中,鹰是最美的风景;有人说,在广袤的旷野上,树是最美的风景;我这个白头翁说,在这美好的人间,书是最美的风景。书籍可以嫁接人生,阅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说到改变,我深有体会。
常言道,人过六十土埋颈。退休后,我本应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可老夫聊发少年狂,读书让我来了精气神,教育写作一发不可收。十四年的时间,出版了《我为语文而来》《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讲台上的智慧——跟名家名师学教语文》《相伴语文》《白金声与小学语文教研艺术》《我们都是语文人》七本书。就字数而言,比起“岁出一书”的高产写手们,实在芥末之微。然而,白发镌刻时光,书页承载沧桑,这些文字却展现了我对语文教学多方面的深入思考,以及一生相伴语文的热爱与自豪。
所有的生命都是从虚空中诞生,又一步步走向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日种种,皆已过去;明日之事,尚不可知。趁今日夕阳尚好,霞光满天,我以书为友,过好每一天,以此来珍惜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读书的体会。(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白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