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田若先生

(2022-03-20 08:58:19)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19791119日。

哈尔滨。大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黑龙江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千人大会在此召开。

为了录音方便,我在前排过道加凳刚坐下,会议便开幕了。主席台上的嘉宾很多,到现在我只记住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田若先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天晚上,省教育学院领导让我带着录音机去北方大厦,给先生复制讲话材料。

晚饭后,我踏着厚厚的积雪,从华侨饭店来到北方大厦。轻轻地敲开了先生房间的门,只见室内坐满了青年教师,他们正围着先生探讨课堂教学呢。先生见我进来,急忙站起来,接过录音机,笑着对我说:

“您是白金声,双城小学语文教研员,非常感谢您的帮忙!”

个子不高,面容清瘦,嗓音沙哑,动作灵活,对人热情,这就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

就在这时,房门开了,走进一位女士,看上去,要比先生年龄大一些。先生大声笑道:“特级教师,霍懋征驾到,有失远迎!”随即,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先生和霍老师非常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同在人教社编过小语教材。明天,霍老师要在大会上做观摩课,特意来向先生请教。我们得知此事,因时间不早,便一一告辞了。

1985年暑假。

“儿童作文研究社夏令营”在承德开营。

夏令营规模虽然不大,但层次比较高,参加夏令营的有:杭苇、何惠君、高惠莹、张田若等。

我和先生同住一室,四天的时间,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先生每天早晨起得特别早,晚上睡得特别晚,非常忙。后来我才晓得,他是利用早晚时间修改他主编的《新世纪义务教育语文课本》。那时先生已经60多岁了,为编写教材废寝忘食。为了不影响我的休息,先生在房间从不单独看电视,行走脚步总是轻轻的,伏案劳作只开一盏小台灯,每当咳嗽或吐痰,他都悄悄地走进洗手间。

后来,我参加了由先生任组长的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研课题组,从那以后,几乎每年都能与先生见上一面。

先生开会,从来不选大城市,也不选名胜风景区,都落脚在县城。先生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研究课,指导课,帮助教师总结先进教学经验,然后就地召开会议,推广他们的经验。为此,先生付出了大量心血。召开会议,先生不讲排场,不搞名堂,总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的。记得在安徽灵璧开会时,从住地到会场足足有二三里路,他从不坐车,常常和与会代表一边走路,一边交谈。那时我还年轻,脚步轻捷,但跟在先生后边,还是感到有些吃力。

19958月。

全国骨干教师培会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召开。应邀讲课的有:张田若、于永正、侯秉琛,等人,我忝列其中。为了不让主办方增加经济负担,每人半天,讲完就走。在预备会上,研究上课日程,先生德高望重,大家请他先讲,一来都想聆听他的报告,二来先生年龄大了,让他早点回北京休息。先生百般推辞,他开玩笑地说:“各种名人辞典是按音序排列的,人代会、政协会主席团成员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咱们独辟蹊径,按年龄排序,年龄小的先讲,年龄大的后讲。”

当时,论年龄我是小弟,在先生的安排下,首当其冲,必须的。我讲作时,发现先生坐在台下第一排,他一边听,一边思索,不时地打开笔记本写上几个字。

第二天我要离开大连,头天晚上我来到先生的房间征求意见。先生没有一点门户之见,更没有因为学富而显露傲气,而是以普通学者的身份跟我促膝谈心。他说:“要记住,语文教学到什么时候都要守住‘双基’这道底线。如果‘双基’丢了,教学内容庞杂了,教学过程繁琐了,教学形式花哨了,必然误人子弟。记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增添了对先生的敬意。

后来,我得到了先生的多本著作,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感悟高尚的人格魅力,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大德,什么是大爱。

(文章出处:《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