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解慧
周作人说:“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去,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不过在如今这个开放的时代,谁还相信这些?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向媒体晒了自己的书单。自2006年“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阅读已成为文化的重要基石,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开展,晒书单成为潮流。
书单可以拿出来与人分享和交流的地方太多了。对于一些书业老饕来说,书单直接可以与之对话;对于那些买书狂来说,他只需翻翻书单就知道自己该买哪些书。书单存在于那些趣味、审美、价值取向相同的人之间。虽然,书单可以把各色读者分成不同群体,但是,从整体上说,大家都是读书人。
“草根”书民的阅读之旅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无关社会、无关他人。然而,晒书单让这一件私人的事情变成大家的事情。从个人到集体,晒书单都充当着沟通的桥梁,阅读让书单成为记事本,记录关于阅读的点滴。
今年一月份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晒书单·话读书”活动所入选的24本读者最喜爱图书都是百万读者“晒”出来的图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读者最真实的阅读体现。其实,早在一年之前,“草根”书民便出现了,这来自著名书评人绿茶发起的晒书单活动。绿茶的晒书单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发起了四次,有几百人参加,不能说声势浩大,但也是队伍壮大。
据绿茶介绍,他发起的晒书单活动属民间活动,与媒体机构所评选的活动不同,是来自大众的阅读分享。而且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多评选出的图书都很多元,并不像媒体评选出的图书,总是那么几本。正是看到了媒体书单的单一性,绿茶才激发出晒书单这一创意。
至今开办已有一年的晒书单活动,逐渐走上正轨,目前有很多读者自愿参与书单的整理工作。这让绿茶感到晒书单最好的阅读分享的方式之一。此外,因为微博的热浪,互动更加频繁,也更加快捷。绿茶认为,阅读不分新旧,晒书单分享的是每个人的阅读,而不是媒体意义上的新书推荐。
作家止庵认为书单是很私人的事情,平时他都不敢在微博上晒书单,因为如果这些书单是经过评选,且受大家喜爱,那么晒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这些书纯属个人工作需要或者个人喜欢,那么这样晒是没有意义的。不过,他说,如果大家通过晒书单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品位,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晒书单可获新信息
当阅读变成流行,毫不夸张地说,晒书单也成为一大时髦之事。无论是年初、年底,或是春夏秋冬,或是某一个节日,总免不了要来一番“总结与展望”,而晒书单的功能就是将此一一展开,再一目目翻过,最后一次尽收眼底。
一些真心爱书的读者,十分盼望这种晒书单活动,因为可以借此机会,饱眼福,亦可获得新的图书信息。然而也有一些读者,暂且称他们为读者,他们的观点是,与其读书,不如晒书单。晒书单因此变得波谲云诡,理得清逻辑才能参透本质。看来,在他们眼中,阅读显然并不像标榜的那样“妙趣横生”。反而,与众人一起晒书单才属于流行的范畴。
经常上豆瓣网的人不难发现,豆瓣上很多“红人”的相册里,免不了总有一两个相册是为书而开设的,这吸引了很多“豆友”的关注和推荐,这些“红人”的人气一路高涨,成为关注者较多的豆瓣红人。然而,这些相册中的书单真的是自己的私藏吗?
功多就是豆瓣上的一位用户,他有一个相册叫做“为了报仇收图书”。在相册中,他将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分为两部分,分别上传了照片。除此之外,他还将精心收藏的每一位作家的所有作品分门别类,标注上说明。这样的相册很难让人不喜欢,尤其是那些爱书之人。不过,据功多透露,其实他本人不太喜欢类型小说,很多他私藏的类型书自己并没有读过,有相当大一部分书还没有拆封。他说,自己有一点点强迫症,非得把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收集才能作罢,不然心里总会有个疙瘩。所以,他藏书并非是爱书心切,只是一点点爱好加癖好。
其实除了功多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买书不见得要读,只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或者只是为了顺应潮流。不过,在豆瓣上,也有很多用户是真正的爱书之人,他可能不会建立一个图书相册,但是从他的阅读史和图书评论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晒书单实际就是传统阅读与流行学交融在一起,除了可以使读者迅速感知书单所能提供的巨大“荣耀”外,还能避免构造出一座空中楼阁,因为在晒书单的过程中,不仅获得大量的新书信息,还能知道此书是否值得阅读。所以,很多读者原意晒书单,也原意分享。对于那些“虚伪的读书人”来说,晒书单不但提供了可以表演的舞台,还能意外的收获人气。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晒书单提供的不再只是书目,更是一种阅读能力。
多一份书单就多一份选择
“这份长长的书单摆在眼前,很喜人也很愁人。喜的是,有这么多的好书可以阅读;愁的是,要花好多钱买书。”这是一位参与晒书单的朋友在微博上的话。由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书单散落在微博的各个角落,很多读者随手便可记下些书单。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出版近33万种图书,而这些图书中,有很多会被我们所遗漏。而媒体的榜单只选10种或者20种,覆盖面太窄,并且所推荐的图书可能是另外一个媒体也推荐过的图书,这样的书单,一份就够。
晒书单的出现,让这种现象成为过去。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每人一份书单,就多一份选择。并且,这也促进了阅读。小安是一位在校学生,她说,由于自己还是学生,并且也不认识从事出版的朋友,所以她获取的新书信息特别少,虽然经常关注图书方面的信息,但是媒体榜单上的图书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特别。而晒书单的出现,不仅自己可以参与其中,还能获得不少的图书信息。小安发现,晒书单可以开阔眼界,知道很多原来不知道的图书,并且可以与书友们沟通,获得更多的信息。目前,她有5本书是列入“想读”的行列中,自从加入晒书单活动后,她已有8本书是通过书单获得信息并阅读完的。其中有《桃色与黑色剧·玩火》《皇帝》《邮差总按两遍铃》《苹果笔记本》等等,小安也喜欢上珍妮特·温特森、劳伦斯·布洛克等这些原本不知道的海外作家。
拥有某些书,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阅读它,观照自己,与之对话,是种幸福。面对这种幸福,我们首先要学会选择,选择好书。读书,口碑很重要,晒书单正好为读者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在已评选的图书中再次挑选。其实图书市场应该培育关注读者的需求,这很重要。虽然与媒体的书单相比,私人书单全面、真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绿茶的晒书单活动,因为都是来自读者的书单,所以大多读者在晒书单时,没有进行筛选,不分好坏,全部拿出来晒,这或多或少的影响读者的选择。而且,由于书单太宽泛了,很难归类,这也给原本就一人工作的绿茶带来诸多麻烦。不过,也因此,晒书单才会有它独特的气质跟内涵,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都参与其中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