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国爱书的民国图书馆先驱

(2012-03-21 09:09:03)
标签:

陈训慈

北平

藏书

袁同礼

浙江省图书馆

文化

分类: 图林·漫步
 爱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它也是清末民初兴办图书馆的原因。

    爱国,更多的时候表现为爱乡。20世纪30年代,有4位学者出掌全国各图书馆馆长:南京国学图书馆的柳诒徵,山东省图书馆的王献唐,浙江省图书馆的陈训慈,北平图书馆的袁同礼。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国爱乡,自己拥有很多藏书,在图书馆建设上不遗余力。如陈训慈认为,“(省)图书馆应该限于全省,不宜限于省会所在市县区民众之阅览,如征存全省乡贤著作与地方志乘,导扬全省学风。”他说:“图书馆之意义,故于储集图书推广阅览以外,对于阐扬地方文献提高学术,亦应分工并进。”在经过深入考察以后,陈训慈提出:“近代图书馆事业之设施,在宏其藏书之应用,弘用之道,首惟目录是赖。”于是他几次组织图书馆编制书目。在战乱时期,他跋涉万水千山组织《四库全书》内迁,主持将天一阁藏书抢运到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县。对于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浙江人爱其本省,自然都想了解本省的往事,也惟多有这种了解,尤能油然启我们爱乡之心,进而发挥继承先贤靖献民族的精神”。二是,他认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力物力,蕴蓄何量?导而扬之,以制敌复国,大人之责,小民亦焉得自外耶?”图书馆藏书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古今中外的成败经验,为我所用。

    与陈训慈不同的是,袁同礼多次出国,考察国外图书馆状况,眼界大开。审视图书馆的需要,他认为应该按照以下几个途径:其一,应尽量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能,使其与社会接近,让人们普遍感到对图书馆的需要。其二,要注重图书馆的参考工作,以帮助进行学术研究,“由藏书之所而变为用书之所”。

    清末,旧式藏书楼日渐式微。袁同礼看到私人藏书贯注了一个人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藏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每当私人藏书要流散出来,他总是想方设法购入馆内。他说,“盖书籍之厄,以中国为最甚。全国缺乏公共收藏机关,实学术不发达之主要原因。以则愿今之服务典藏者,有以力矫之矣”,以此助力中国的文化学术研究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1938年,在袁同礼力促下,北平图书馆还和西南联大合组“中日战争史料征辑会”,以图书馆人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战。

    民国时期,在爱国爱书的精神指引下和“保存国粹”“启迪民智”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作用日益被社会各界认识,公共图书馆陆续在各地建立起来,推动了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