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好,但幼儿读书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本报记者 一山
女儿一岁半,喜欢看绘本。我乐得她如此,早早地准备下很多国外优秀的绘本,以备随时为她讲故事。
由于工作忙,最近很少陪女儿一起看绘本,我突然发现家里有几本书掉页现象很严重。仔细看过后发现,其中一本书基本“散架”了,书脊的装订线全部露了出来;而另一本硬而厚实的书封面和书内页已经“分家”,原来封面与内页是用两个订书钉维系在一起的,而订书钉的尖头就赤裸裸地暴露在外。这种损坏程度显然不是一岁娃娃故意破坏的,大概是反复翻书出现的“损耗”,看来,童书的质量和幼儿看书的安全问题很值得担忧。
持一位母亲应有的谨慎态度,上网浏览,居然发现很多有类似经历的读者。除了我提到的童书装订质量的问题,关于童书印刷油墨质量的问题也很多。一位叫runner的妈妈在网上发帖:“买某本书好久了,一直没有给孩子读,不是孩子不喜欢,是不敢给孩子读。书的味道好大,我这都买了有一个多月了,还是味道很大。由此有点害怕,家里好多的书,会不会污染了家里的环境呢?”小远远的妈妈说:“我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外面有塑封的书,打开来感觉眼睛都熏得想流泪。这样的书我都要先晾一段时间,再给孩子看。”
童书质量直接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由于童书消费对象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制作材质的质量与内容质量同样重要。比如,孩子的小手常被书的边缘划伤,过亮的图片颜色让孩子看久了就不停揉眼睛,油墨的刺鼻味道往往令大人都屏住呼吸……童书材质是否环保?童书的白度、光度对孩子的健康有哪些影响?童书的装帧该怎样合理设计?类似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油墨属于化学产品,因此能否选用好的油墨,对书的环保与否影响最大。为了打赢价格战,很多童书出版者往往会采取降低成本的原始手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白纸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图文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的反差和清晰度,使复制品色彩鲜艳,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但白度过高会令反射光线增强,对视觉神经产生极大刺激,从而引起视觉疲劳。教育部规定,儿童教科书用纸的白度为75%~76%。过去的观点是要给孩子看最鲜艳的东西,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孩子出生后视力并未发育成熟,零到五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决定性时期,孩子看惯了太鲜艳的颜色,以后对自然颜色的分辨力就会被削弱。光泽度很高的铜版纸的确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强烈的反光会刺激孩子的眼睛,使得眼睫状肌一直处于过度收缩的状态,孩子越小,所受的伤害越大。
事实上,许多欧美国家不仅对油墨有严格的标准,类似覆膜、工业上光等工艺也已经不允许在童书上使用,国外的“撕不烂”选用的纸张是裱起来形成的纸板,这样耐受力强,不需要覆膜,但成本几乎是普通书的两倍。随着近年来童书市场的发展,国内的出版机构也开始重视童书质量这一问题,并慢慢地向国际接轨。
因为幼儿喜欢啃咬物品,所以出版社和印刷厂多选用环保材料来印制儿童书。环保印刷也已成为整个印刷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国内部分印刷企业已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体系的核心是“清洁生产”,要求在印刷过程中选择低毒或无毒、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材料,另外还要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生产环境。随着图书印刷水平的提高,童书已突破原来平装、精装的传统印刷方式,许多最初用于包装印刷、丝网印刷的工艺被运用到童书封面上,国际流行的大开本童书也开始流行,配有光盘和玩具的童书也不鲜见。
其实,对童书的忧虑,远远不止纸张、油墨、工业覆膜这些基本要素。比如,目前常见的布书,很多原材料可能存在苯含量超标;立体玩具书中所镶嵌的突起物,一些材质质量不过关,摸起来粗糙,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细闻则有刺鼻的胶水味道等等。我想,随着童书品种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新类型童书正面临着质量关的考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