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图书馆的出现,让读者借还书不再受时间和人力的限制,的确是件惠民工程
□本报记者 新月
自助图书馆的全称是“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人习惯称它们为图书ATM机,但首创这项服务的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则不喜欢这种说法,他说这样给人的感觉不够温暖,他所追求的是建立人性化的、有人情味的图书馆。吴晞更喜欢程焕文教授的评价:“自助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第三代图书馆’。”如今,这个第三代图书馆已经普及至全国,据悉,北京、上海、沈阳、西安、郑州、杭州、福州、厦门等15个城市已经设立或计划设立自助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将成为广大读者身边最便捷的永不关闭的书房。
广东省领跑“自助图书馆”
自助图书馆的研发始于2006年,发展到现在已有6年的时间。6年,自助图书馆从一个城市发展到全国,其传播速度之快,读者接受程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自助图书馆首先要说的就是开创这项服务的深圳图书馆。据吴晞介绍,第一台自助图书馆样机的问世是在2008年,样机问世之后,市民喝彩,媒体和专家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到2009年,深圳市区就已经投放了40台机器。如今,自助图书馆在深圳已颇为普及。据悉,根据深圳市的“十二五规划”,自助图书馆在“十二五”期间将增加至200个,实际上达到三百个左右。
深圳图书馆研发自助图书馆成功之后,首先获益的应该是广东省的各个城市。2009年,东莞图书馆率先上马了这台机器。东莞图书馆的第一台自助图书馆位于该馆南侧,是个相对独立的小馆,可以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开放。目前,东莞图书馆已经在社区、广场、医院等多处场所设立了自助图书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2011年4月份,珠海市首个自助图书馆在珠海市体育中心西侧正式启用。据珠海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引进,弥补了珠海市图书馆数量的不足,提升了珠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
2012年2月,广州首个自助图书馆落户广州文化公园。相对广东省其他城市,广州的自助图书馆发展得有些缓慢,对此,中山图书馆副馆长莫少强分析说,这与政府的经费投入有一定关系。每台图书ATM机首次要投入近四十万元人民币,而其背后的物流、维修、运营成本,约为6000元/月。“计算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就此而言,广州想一下子达到深圳的水平,需要政府下决心加大投入。”广州图书馆方面表示,该馆从2009年起已提出引进图书ATM机,但由于经费问题,一直拖延至今。2012年,广州计划在全市的社区投入3台图书ATM机,该馆还将争取额外投入3台,实现年内全市拥有6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2010年、2011年自助图书馆快速发展
自助图书馆在广东的发展,激发了图书馆人对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新思路。图书馆“自助”了,阅读难题的解决方案也豁然开朗了。2010年和2011年可以说是自助图书馆快速普及和增长的两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开始引进这种服务。
2011年,大约十个自助图书馆的集体出现引起了北京市民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5月启动了“书香朝阳”自助图书馆建设,首批建设1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据介绍,2011年年底,朝阳还在全区建成50个这样的自助图书馆,实现43个街乡的全覆盖;在2012年年底将建成200个,初步形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
2010年世博会前夕,新颖别致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悄然亮相上海陆家嘴、淮海路等繁华街头,为上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据悉,世博会期间,上海图书馆建设了多座“自助图书馆”,并且在世博会之后,上海将陆续形成全天候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
杭州图书馆一直被市民称为最有人情味的图书馆,这样一座城市书房一定不会错过让书与读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2010年,杭州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在人流密集处设立了10个自助图书馆,每个图书馆拥有一千本左右的图书,杭州市民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享受随时自助借书、还书的便捷服务。
河南省郑州市也于2010年推出了自助图书馆服务,但在试运行期间,郑州自助图书馆的运营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晚上10点半。郑州图书馆馆长李岩坦言,自助图书馆适合安放在城市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商业服务区、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郑州图书馆也将逐步扩大这种服务,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地解决因公共图书馆布点不均匀造成的市民借书不方便等问题,使公众享受方便、快捷的图书阅读服务。
2011年年底,昆明图书馆推出云南省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持有昆明图书馆新版借阅卡的读者都可以在这台机器上实现借书还书的过程。昆明图书馆副馆长杨毅敏介绍,早在2011年国庆节期间,昆明图书馆就引进了两台自助借还书机。读者可从书架上选好自己要看的书,在自助借还书机上刷卡并输入密码后就可以自己办理借书业务,还书、续借也同样方便简单,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自助图书馆24小时开放,读者借还书不受图书馆上下班、休息日影响。昆明图书馆有14.5万册书已纳入自助图书馆的射频识别系统,这些图书可以分批次循环上架,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自助图书馆目前只是尝试阶段,今后将不断完善系统,在昆明市逐步设置多个自助图书馆,并通过这些终端让各个传统图书馆的图书可以通借通还。
2012年自助图书馆继续发力
自助图书馆不仅出现在各大城市,目前包括一些发达地区的城镇以及文化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自助图书馆的身影。在东莞周围,中堂镇、长安镇、石排镇、企石镇等都开展了自助图书馆服务,据悉,2011年这些城镇已经实现了全镇“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阅覆盖率,并且这项工作还将全面铺开。
另外,东北地区第一家自助图书馆于2012年1月出现在沈阳市和平区政府门前。“图书馆最大的功能就是要让书流动起来,而不是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但是要遍地建实体图书馆的话,场地受限,便想到借助这种高新设备,将图书资源分布到最需要的地方。”该区负责人介绍,目前,这种图书馆一共有5个,都被安放在和平区的街道。为此,和平区一共投入了三百余万元资金,春节前投入试运营,2013年还将增设10个。
2012年2月,位于渝中区大坪文化中心的重庆市首个24小时自助区县图书馆开通运行,为市民随时提供自助图书文献服务。据了解,渝中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该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重点子项目,该项服务解决了许多市民反映的“白天要上班,晚上想去图书馆却关门了”的问题。该馆主要由一部自助图书服务机组成,既包括自助办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预借送书、信息查询等传统图书馆基本服务,也提供数字资源查阅、图书文献信息发布、电子读报等新型服务。渝中区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自助图书馆藏书近千册,年底前将有更多自助图书服务机走进渝中区各街道社区,不断延伸图书馆服务网络,把“阅读的便利”送到千家万户。
武汉计划在2012年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广至全市多处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两年建成5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武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称,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武汉打造“读书之城”的具体举措之一,这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主要建在江滩、地铁站、大型公交枢纽站、大型社区等场所。武汉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李菁表示,武汉将通过建设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点、图书流动服务点,打造中心城区步行15分钟、远城区步行30分钟图书借阅服务网络。自助图书馆可使用市图书馆的借阅卡,直接刷卡实现借阅与归还。据了解,武汉正在酝酿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纳入“智慧城市”项目,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其在提供现场租、还书服务的同时,还能提供远程预约、免费信息下载等服务。
到目前为止,自助图书馆虽然已经遍地开花,但仍然是个新事物,其技术还需改进,运营机制还需探索,还需要大家更多地呵护、理解与支持。不管将来发展得怎样,自助图书馆都将成为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