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
近一段时间,笔者在思考考察数字图书馆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直觉告诉我,不妨从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模式入手作点预调查,兴许可以“一叶知秋”。
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模式,更多是属于管理问题,更具体一些则为设备管理,它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校图书馆服务器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服务器、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OPAC)服务器、图书馆网站服务器,此外就是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通过购买、自建、共享、挖掘等多种手段建设而成)服务器。目前有2000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700所,其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模式有多种,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水平亦是参差不齐。
某校的图书馆服务器管理大致如下:图书馆技术部管理服务器,但与学校信息中心(曾用名“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联系密切。信息中心与图书馆是学校直属的平行单位,而且两个部门分属不同的副校长管,里边的沟通问题真是错综复杂。本来最理想的沟通是,图书馆技术部负责人直接与网络管理负责人沟通,但现实中这种沟通困难重重。比较标准的沟通方式是:技术部负责人-图书馆分管馆长-图书馆馆长-信息中心主任-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分管主任-信息中心网络管理负责人。这已是6层沟通了,有时还得由分管校长出面协调。以上几级人员中,通常还有人事变动的问题。另一方面,具体到图书馆内,还有其他业务部门同技术部负责人沟通的问题。此种情形下,办事效率可想而知。举个小例子,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问题,因为图书馆网络管理部门的权限非常有限,提供不了VPN服务或其他代理服务,因此多年来连这个小问题都悬而未决。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有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提供数字资源的校外访问应是无条件的。
就“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模式”问题,笔者在大旗底下QQ群作了一个微调查,有15位回答。问题为:“我试图作一个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模式的小调查,请问贵馆的服务器是托管在网络信息中心(或者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与图书馆平行的部门)么?”答案如下:(1)我校(A校区)服务器自己管理,B校区服务器托管在网路中心机房,有需要时自己去机房调试。(2)网络中心归属图书馆。(3)不是的,在馆内。(4)我们目前是服务器由图书馆独立管理,但据说学校想把服务器交给信息中心托管。(5)学校的信息中心想把图书馆的服务器交给他们管理,馆长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其他馆的服务器管理模式,和你的调查内容相同。(6)我们的服务器放在技术部那里。(7)我们的服务器放在学校网络中心的机房里,但我们自己管理。(8)我们是放在自己的机房,学校其他部门都是放在校网中心托管。(9)校网中心托管。(10)网络中心机房就在图书馆,我们的服务器放在学校网络中心的机房里,但我们自己管理。(11)所有服务器自己管理。(12)图书馆网页服务器由学校托管,其他服务器由图书馆管理。(13)网络信息中心和图书馆合作。(14)我馆服务器就在图书馆内,由馆内技术部人员维护,未托管。(15)图书馆自己负责管理,出口由学校网络中心给予。
以上答案的提供者所在单位有两所985高校、两所211高校、多所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类院校,给我的印象是对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权限越大的地方,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水平更高。通过以上答案,还可以发现一个趋势:网络信息中心(或者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与图书馆平行的部门)负责全校服务器管理(含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的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对服务器管理的权限日渐萎缩。
透过以上现状,可知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前景不容乐观。根据“白猫黑猫”的理论,笔者倒不想狭隘地以图书馆为中心,只是想提出问题,比如:图书馆将成为网络信息中心的辅助机构吗?图书馆如何审时度势,有所作为?高校网络信息中心作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思想准备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