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新月
从高层集体辞职到门店集体关闭,从门店遭哄抢到供应商诉诸法庭,在大家都以为光合作用将从此消失时,光合作用书房(简称:光合作用)重组小组成立。短短的几十天里,光合作用经历了起起伏伏,但最终还是绝处逢生,迎来了新的希望。近日,多家媒体在报道中证实了光合作用即将重组的消息。据光合作用重组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开锐创富公司CEO劳莘透露:“新的光合作用经营模式已经出炉,部分门店将在春节期间重新开张。”新光合的盈利模式将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相辅进行,实体店将回归到塑造“悦读空间”这一传统核心,进一步强化人文美学体验,并对商品种类、销售模式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提升实体店的盈利能力。“线上的销售目前还不便透露。”劳莘表示,但其模式不会和当当、京东等传统电商竞争,会是一种“新的模式”,作为新光合作用迎接数字时代的盈利点。
光合作用自酝酿重组以来经历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巨大的债务压力可能会阻碍光合作用重组的步伐。但劳莘则回应,目前光合作用的债务已经清理了约百分之六十,只剩下小数目的债务还未处理完毕。债务问题不是光合作用书房重组的障碍,并且有一些供应商承诺,如果光合作用恢复营业,他们愿意调整债务偿还期,倘若开新店,他们也愿意继续支持。看来,光合作用已经准备好了回归的“资本”。不过笔者认为,资本虽然重要,但光合作用能否真的“重生”,还要看读者是否会继续买账。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读者,看他们如何看待光合作用的“重生”。
张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以前他经常流连于位于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光合作用书房,他说:“淡黄的灯光,浓浓的咖啡香,优雅的音乐,安静地徜徉在喜欢的图书里,这就是光合作用的标志,也是我脑海中最深刻的烙印。但是随着店里的书越来越少,小百货越来越多,那句‘悦读与延伸悦读’的经营理念似乎被光合作用抛在了脑后,我最喜欢的那种读书氛围消失了,以至于我去光合作用的次数越来越少。之后,得知光合作用倒闭,心里非常难过,好像失去了一位挚友一样。如果光合作用能够重新开张,我希望不要改变书房的标志,继续推广‘享受悦读’的理念,希望走进新书房时,一切还像从前一样熟悉与温暖。”
而王女士则是一位典型的白领丽人,她觉得光合作用最大的特色在于情调与意境,给人静谧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阅读,其实是在放松自己,是在体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因此,当王女士得知光合作用有可能重新开张时,非常高兴。她告诉记者:“光合作用有一批像我一样忠诚的客户,去光合作用阅读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所以说读者的支持是光合作用重生的最大动力,那么保护读者权益应该是光合作用重生工作的首要考虑。”
在互联网商务的浪潮下,光合作用这类的实体书房就像文化堡垒,如果没有她,那将是一片文化沙漠。读书是人们必需的文化生活,整个社会都需要,而读书人不仅需要书,更需要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所以光合作用是读书人的坚守,坚守文化阵地,建立人文环境,而隐藏在这里更深层的是文化之困。书房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书房,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可以听听音乐或仅仅为了享受精神的阳光。货架上除了书,还有唱片、电影、海报、作者的手稿或任何与精神生活相关的东西,现代人不再只是渴求知识,也需要找一个灵魂休憩之地,书房是一个人的,也是所有人的。也许,是时候拯救光合作用,唤回我们的悦读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