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慈铭的痛与乐

(2011-12-23 19:35:12)
标签:

李慈铭

沙特阿拉伯

越缦堂日记

席氏

光绪二年

文化

分类: 图林·漫步
袁逸

    绍兴名士李慈铭在晚清的上流社会是颇享盛誉的一位,与其诗文唱和、欢宴醉谈者不乏位高权重的政要显宦。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他其实有难言之隐痛,不时的尴尬。好在,还有书,让其于坎坷郁闷中聊以慰藉……

    李慈铭的一生有两大痛楚:一是科举坎坷、仕途不顺;二是终生不育无子。其早年以诸生入赀为郎,靠捐钱买了个官衔。同治九年(1870),41岁时始中举。又过了10年,几经挫败后,方于光绪六年(1880)51岁时中进士。至此,其生命最为黄金的年华中已应考11次。李慈铭的烦恼还没有因考中进士而结束,其后,又被闲置10年,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61岁时才补为山西道监察御史——没啥实权的言官角色。此时,李慈铭离生命终点也仅余4年光景了。

    相对于仕途不顺,不育无子则应该是其更深的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是命中注定,徒叹奈何。其一生,除了正室发妻,还先后娶妾三人——确切地说三个妾都是花钱买的:张氏,400元番银;席氏,130两银;王氏,180两银。分别在其37岁、49岁和58岁时购买。一人四妻妾,正好符合辜鸿铭“一把茶壶配四个杯”之理论,即便移民沙特阿拉伯也是合法公民。但是,二十余年来,任李老师披星戴月,手忙脚乱,辛勤播种,努力生产,苦干加巧干,汗滴禾下土,老骥伏枥,无尽地忙乎,众妻妾的肚子仍是几十年如一日不见丝毫动静,李家的这棵树就是不结果。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的一个夜晚,李慈铭终于狠心地将其中的席姬遣返。想当年,这席氏年方二八,正是花枝乱颤般鲜嫩水灵,因华北灾害而成了难民,让李老师捡一便宜,以贵宾卡的7折优惠拍板成交。一时囊中羞涩的李老师为此还不惜俯屈告求,四处乞贷举债。他曾腆着老脸向张之洞开口借50两银,结果只要到10两,打发叫花子一般,搞得很没面子。心想,彼时若有男性不育专科,李老师的痛或许还有得救。

    李慈铭的乐亦有二,一为狎妓,二为读书。尽管他始终经济拮据,但从未弃酒宴之乐、声色之好,且既恋女色,更嗜男风,左右开弓,乐此不疲。其留下的《越缦堂日记》中多载有寻欢妓家、滥情歌郎的文字,出手阔绰,俨然豪富。“寡人有疾”,李老师于此颇与前辈郑板桥有一拼。不同的是,板桥大爷稿费收入丰厚,而李老师手头却拮据得很,经常是寅吃卯粮。

    说到底,读书人的充实毕竟在于读书,有种种难以言说的乐趣。对于一直混得不太顺的李慈铭来说,也唯有读书最可慰藉其日常的郁闷,暂时忘却外面世界的种种不快。李氏日记及诗文中多有相关记述:

    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十四日:“是日春气极暄,杏花将谢,蠭蝶满庭,夕阳时坐庭下读楚辞,吟赏甚适。”

    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二十二日:“读书忘朝昏,比来秋正好。”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六:“自浇菊花,风日甚佳,读书甚乐。”

    光绪二年(1876)四月十四日:“晚凉有风,坐庭下读书颇自得也。”

    光绪三年(1877)二月十六日:“傍晚小雨初过,余映益明,坐庭下读书,绿荫清润,颇有佳趣。”

    日记所摘这几年正是其未考上进士之时,北漂京师,百无聊赖,意气不振,郁郁乎不得志。好在有书可读,藉以相伴,总能找到快乐的所在,哪怕是多少勉强的,不免心猿意马的。李氏的诗文中更多的是他的读书况味,足以窥其生涯之一二:“人世日逼仄,得闲还读书”“处处幽鸟声,对书喜失笑”“新诗如美酒,读之不衣暖”“仰俯一庭乐,图书终日环”“拥卷随时倚榭吟,洗研呼俦捉鱼戏”“燕子日长人不至,帘垂茶熟卧看书”“丹黄三万卷,卷卷手亲摸”“此亦穷途乐,萧然一卷书”。

    似乎,很是闲适逍遥,也已颇知命惜福,自得其乐了,可这心头何曾一日抛却尘世的追逐和念想!这些心声、快乐,我是丝毫不怀疑其真切和由衷的。亦知,对于求功名心切的李老师,陶醉书中的时光终是短暂如浮光掠影,如同其寻欢买笑,慰藉得了一时,持续不了许久,犹如止痛片。但至少,能让其舒缓心头的痛、尘世的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