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刘丽用做得多、说得少的精神为读者服务
□刘丽(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图书馆)
众所周知,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人才的摇篮,智慧的源泉。我作为一名图书馆员,每当清晨一走进图书馆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这个地方。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学生们的一个小小驿站。在这里,我行走着、思考着。
我们馆是新建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实行轮岗。而我所在的电子阅览室由卡位自修区和机房两部分组成。卡位式自修区是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很受学生们的青睐。今年考研的学生比往年多很多,每个角落都被占据着,学生们都好像要在这里长期定居似的,桌上摆满了课本,还有吃的喝的以及一些日用品。每天制造的垃圾也不少,纸屑、果汁饮料的残渍、鼻涕纸、橡皮灰、食品包装袋之类的,桌子缝里也塞上了碎纸,很凌乱。
基于这种情况,我每天早晨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通风、搞卫生,不然学生多了,就不太好进行。这时候我们就是全职的清洁工。在工作中,我经常观察来馆的学生,但我每次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在那学习,这些垃圾什么时候制造的不得而知,只知道早晨来的时候,干净的时候不多。慢慢地,我提前到岗成了习惯,收拾卫生也要找时间分几个时间段进行,一个月以后,我发现在没有训斥、没有抱怨、没有指责的情况下,垃圾越来越少、桌面也越来越整齐,有几个小女生还会主动帮助我们打扫卫生。自修室卫生老大难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已不成问题了。
电子阅览室人多、机器多,空气也不怎么好,因此,馆长提议,大量培植绿色植物来净化馆内空气。于是,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种植了很多吊兰、紫萝、长青藤、芦荟,在窗台、工作台、柜子上,到处摆满了花盆,看着它们一点点抽青、变绿、发出新芽,除了喜悦还是喜悦。在我们的精心打理下,这些花草长势喜人。再加上馆里购进的巴西美人、散尾竹、大绿萝等大型植物,放眼望去,远近高低都会有绿色进入眼帘,一片生机。我想美好的事物大家都会喜欢,有这些花草与我们做伴,我相信在这里学习、上机的学生也会不自主地欣赏和享受这份美好。
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机房前台管理、维护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份工作需要不断积累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事实证明,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一般的问题都能够解决,而对于一些我无法解决的难题,我就会想办法请求援助来解决。时间久了,我进步很快。工作中,我没发现来这里的学生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有什么粗鲁的行为,而是感觉常来电子阅览室的学生匆匆忙忙的,刷完卡就会一头扎进去,一般不会和馆员有太多沟通。而那些刚入学的学生、不常来的师生就不一样,他们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的水平差异很大,因为不同的需求,这些学生对我们的称谓也大不一样。有的学生会和你打招呼“阿姨我来了,阿姨我走了”,这种自来熟的感觉像是邻家的小孩子似的,有的学生很勉强地先叫声“姐”再说出要咨询的事。有的学生会叫“老师”,很尊重你。有的学生没有任何称呼,直接过来压低声音问,“你会用电脑吗?你知道怎么开机吗?”对这些初次用电脑的学生,我同样会压低声音,耐心地给他们演示。还有些学生会问如何下载、发邮件、使用数据库、COPY文件等问题,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我都会尽力清楚地解答,每次都希望能帮助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援助,尽我所能,急他们所急。总之在这里我和学生相处得很融洽,感觉时间过得也很快。
在图书馆里,我们这些一线馆员们扮演着多重角色,为读者服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读者在图书馆里收获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那份独有的关爱,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收获一份美好的淡淡的回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