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的新楼与旧楼

(2011-07-29 16:52:55)
标签:

朱大可

美国

图书馆的生死书

新古典主义

历史感

杂谈

分类: 图林·漫步

水穷云起

    给学生们上文献检索课,提到本校的图书馆,先展示了即将投入使用的新馆,再展示了现在使用的本部馆,最后是“具有历史感的分部馆”(正是上课学生所在校区老馆)。学生们一片哗然,显然是感到对比强烈:老馆好小好破旧,新馆好大好辉煌。 

    求大求新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不过,好像有的地方、有的人不这样看啊。 

    哈佛大学有90个分馆,耶鲁也有20个,这其中有许多既不大也不新,又旧又小。不过,这些似乎都无法遮盖名校的光彩,相反还增辉不少。这些分馆很多都像是历史古迹。 

    此外,我看到美国最好的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图书馆2006年喜迁新址,换了个新名字——舰队图书馆(FLEET LIBRARY)。地址对图书馆而言是新的,但建筑不是。图书馆居然迁到了之前的一个银行里,这要放到中国,图书馆应该感到沮丧。但是我看到,前世银行今生图书馆的建筑美轮美奂,一楼是异常大气的阅览大厅,二楼是特藏室、视听室和其他一些小型学习场所。其实我只在网站上看到三两张“玉照”,便已对那个图书馆一见倾心、羡慕不已。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该图书馆所在的那栋大厦修建于1917年,1976年成为美国国家注册的历史古迹。之后,历经几番转手,最后由FLEET BOSTON公司馈赠给罗德岛设计学院。该建筑原来的一些布局和风格被巧妙利用,让过去和现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适用和美观很好地结合起来。它有历史,也跟得上时代,内有充分的现代化设施。养眼、实用、舒适,再加上历史感,这样的图书馆真让我喜欢,难怪能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颁发的“2007年图书馆设计奖”。 

    不只是我一个人喜欢旧图书馆,朱大可在《图书馆的生死书》一文中,也表现出了喜旧厌新。说起上图的旧馆,他写道:“我自幼就膜拜这座非凡的容器,为其新古典主义建筑上的各种殖民地细节而心醉神迷。它光洁的大理石楼梯和走廊、橡木书架和胡桃木桌子,都成为早期记忆中比较坚硬的部分。它是我少年时代所遇到的最大迷宫,其神秘气质改变着我的精神行进的路线。”对上图的新馆,朱大可感到遗憾,他写道:“自从它被迁移到淮海西路后,便退化成了一座普通的没有‘文化记忆’和‘历史深度’的公共建筑,跟所有新生的图书馆一样,被‘现代性’所剥光,洁净,光鲜,一览无余,其神秘性和历史性消失殆尽。” 

    是的,这年头,我们的建筑好像都没了历史感。这不是图书馆的错,这是整个社会风气所向。君不见,许多地标性建筑都死于“未成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夭折”于18岁,杭州爆破拆除了浙江大学的最高楼(它的寿命是13年)。有人感慨,“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却缺少50年的建筑。”不错,这就是我们社会目前的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