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着老书去旅行

(2011-06-24 11:04:12)
标签:

李娃

札幌

紫丁香

《文化苦旅》

绵羊山

杂谈

浮云

    我爱看小说。感性的小说只有在旅行途中才有时间细读,变成生活里的一种奢侈了,得来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那些可以沉醉于其中的时光。每次出远门前在书架上精挑细选时,最容易感到某些书在我心目中的分量:什么书适合在长途飞行、日夜颠倒中细读呢?什么书又适合在陌生的时空下,以崭新的心情重新品味它深一层的魅力呢?

    结果我所选的,总是老书,一些我早就看过的小说。因为情节已知,即使旅途劳顿,我也能轻松而心无旁鹜地领会它的文字之美、意境之深。而因目的地的差异,被选上的小说又有所不同。像我初到上海时,就选了那本快翻烂的《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躺在旅馆的床上重温《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看完后便在弯曲的小巷里流连,寻找七巧的怨,和白流苏的痴。然后,又到灯火辉煌的南京东路徘徊,去寻找范柳原的佻达,和季泽的薄幸:“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就这样穿越时空,又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香港呢?我每去那里渡假时,最喜欢躺在酒店的床上重温施叔青的《香港故事》,想像愫细的怨、方月的迷惘、殷玫的美:“也是一袭黑丝浮水云暗花的旗袍,宽宽绰绰,里面的曲线任凭人去猜想。一截白晰的手腕,从荷叶型的袖口露出来,白得透明……广东女人绝生不出她瓷器一般透明的肌肤”。我也跟着她们到维多利亚山顶喝茶,在僻静的小巷子里吃潮州菜,在昂贵的欧美精品店采购意大利皮鞋和丝巾。香港的美丽与哀愁,就这样具体浮现了出来。

    而几年前去西安时,我曾带着高阳的《李娃传》,想在那仍如棋盘的街道上,寻找昔日平康坊和鸣珂曲的痕迹,幻想着郑徽初遇李娃,惊为天人的那一刻:“在那极短的片刻间,他目眩神迷于她的美……联想到《武帝内传》和《游仙窟》那些小说中所描写的仙女”,那种惊艳,那种风流,那种缠绵。此外,还有日后郑徽落魄行乞,又和李娃不期而遇的惨相:“她(李娃)害怕极了!在她的感觉中,眼前就是地狱:一个丰神秀逸,意气自喜的名士,经过十八层地狱诸般苦刑的折磨,就变成了那样一个愁苦、衰颓、污秽,似乎已沦入畜生道的废物”,那种断肠,那种自责,那种死生契阔的沧桑。

    日本的文学作品,又有另一种韵味。美丽的花朵,常是它永恒不变的主题与象征。有一年6月去北海道,我特地带了三浦绫子的《绵羊山》,去见证那紫丁香的浪漫、札幌的壮阔和牛奶的香甜。斯时札幌紫丁香盛开,浓紫浅白,香气弥漫,所以出身北海道的三浦绫子总称它为“紫丁香花的城市”。《绵羊山》的舞台正是札幌,她一开头就这样写道:“校园周围紫丁香浴着六月的阳光盛放着……京子喜爱那浓浓的紫色和白色水彩调拌般的花的颜色,以及它的芳香。”

    于是我去了“北海道大学植物园”,在那著名的紫丁香林荫大道下小坐。在札幌的方方正正的热闹街市上溜达时,我总不放过那卖冰牛奶的摊子,因为女主角奈美在吃早餐时总要喝上一杯,而它果然如书中所形容的那般香浓味美。我也去拜访了函馆,夜晚在那荒凉的旧街道上散步时,想起了奈美后来遇人不淑,常在这条路上徘徊的情景。我像是化成了书中人,更深地溶入了北海道的凄美风情之中。

    走笔至此,我不禁想到再过一个多礼拜,我又要踏上旅程,一访桂林、长江三峡和黄山了。那,这回又该带些什么老书在路上重读呢?

    答案太简单了!到桂林时,我打算重看一遍白先勇的《玉卿嫂》和《花桥荣记》,尝尝马肉米粉,听听桂戏,看看那个山明水秀的城市里到底孕育了什么样兰心蕙质的美女。到长江三峡时,不能忘了再读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看看他那篇《三峡》如何追本溯源,把许许多多的古人请来与我们为伴,共游长江。至于到黄山嘛,想不出带什么好书,就低哼一首歌曲“天都峰,我总是想着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