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光环的图采会何以成鸡肋

(2011-05-27 09:1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鲁楠
    2011年5月27~30日在哈尔滨举办的第21届书博会上,将不再举办图采会。图采会成了书博会的“弃儿”,有人认为是地方相关机构不给力,也有人认为,图采会已成为馆配市场的鸡肋。各方对图采会的取消有着怎样的看法?图采会的取消对书业上中下游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未来馆配市场发展方向如何?对此,我们将予以关注。
图采会无缘书博会
    作为我国书业的三大盛会之一的书博会,从1980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成为展示全国新闻出版发展成就和促进承办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宣传出版成就、加强行业交流、倡导全民阅读,以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从2007年重庆书博会开始,图采会的开办成为了每届书博会的看点,吸引着八方来客尤其是图书馆的到来。在2010年成都书博会上,由新华文轩承办的图采会更是将其推向顶点。本届哈尔滨书博会,图采会突然被拿下,无论是出版社还是图书馆都感到有些意外。
    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图书馆会议中,沈阳图书馆馆长助理赵萍萍告诉记者,她月底要代表该馆参加哈尔滨书博会。而当记者告知书博会上的图采会已确定被取消时,赵萍萍有些茫然,并表示不知道此事,同时也不知道是否还会去参加书博会。
    如果说图采会的取消对图书馆的影响,仅仅是是否参会,是否增加相应的采购量。那么对出版社而言,其影响就与利益挂钩了。通过采访不难看出,对于一些馆配大社来说,贯穿全年的各地图采会、馆配会让他们疲于奔命。抛开书博会的背景,一场图采会的取消,并未对全年的销售额产生太大影响。可见,一些所谓的馆配大社对此还是能够泰然处之。
    而一些中小出版社就不那么淡定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朱柏一针见血地指出,书博会取消图采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失误。每年各种图采会、馆配会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在遥远的北国哈尔滨举行的书博会本来对图书馆前来参会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如果举办图采会,无论出版社还是书店,邀请图书馆来参会,会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而图采会被取消势必对图书馆的参会造成一些影响。虽然一些图书馆还是会参加书博会,但目的就不会那么明确了。
    可以说,图采会的取消,究其根本原因是近两年图采会采购功能的弱化。但也有人认为,本届书博会图采会的取消源于书博会所在地的黑龙江省新华书店不给力。图采会的取消是件得不偿失的事,黑龙江省店也许有其苦衷,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和体会了。
    从不同出版社对图采会取消的态度不难看出,中小社、专业社对其依赖远远超过一些大社。这与他们各自在馆配市场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馆配大社早已在多年的日积月累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而中小社并没有这样的优势,他们需要在各种场合凝聚人心,一点一滴地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以便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但图采会并不会因此眷顾这些中小出版社,而应顺应馆配市场的潮流而动,走出照耀自己数年的光环。
图采会淡出是市场选择
    追溯图采会的发展历史,2003年10月,作为全国图书流通发行龙头,新华书店总店为了解决图书馆大规模采购难题,提高图书经费的使用效益,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在广州、佛山两地同时举办“2003首届全国图书馆新书展示订货会”,为图书馆提供一个资源采集平台,建立一种“集团采购”模式,首创了全国图书馆新书展示订货会模式,即图采会营销模式。由于订货会是首次专门为图书馆馆藏图书采购而创办的,在展会策划和各项配套服务方面打破了传统方式,成功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在会场设置无线网络和计算机,随时供图书馆连接单位主机进行查重,方便图书馆采购,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122家图书馆前来现场采购,累计采购图书码洋过千万元。2004年“第二届全国图书馆新书展示订货会”和2005年“第三届全国图书馆新书展示订货会暨首届全国图书馆京版新书展示订货会”也采取由新华书店总店负责组织货源,中国图书馆学会邀请图书馆现场选购的销售方式,成效显著。
    2006年,新华书店总店停办了原定于2006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图书馆新书展示订货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办好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馆新书现货看样采购会”。同年4月举办的重庆书博会也举办了图书馆新书现采会。至此,全国三大图书展会中的两个举办了图采会。图采会给馆配市场带
来了立竿见影的效应之后,就被视作馆配市场的一棵“救命稻草”,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举办的馆配会、图采会也已发展成为品牌。对此,民营馆配商也不甘示弱,一场场各具特色的馆配会令人应接不暇。
    在一段时间内,图采会也是馆配市场的一盏明灯,起到了为迷途导航的作用,也汇聚了自己的光环。然而,图采会一旦扎堆,除了带来一定的视觉疲劳之外,还曝露了各种问题。重复的图采会形式消耗图书馆、馆配商和出版社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无形中增加了销售及采购成本,十年间,由此带来的抱怨声、叹息声不止,这让一些从业者开始思考和审视图采会的发展之路。果然,第21届书博会选择放弃图采会。不到十年的时间,图采会从众人趋之若鹜的光环中淡出,是馆配市场的必然选择。
“信息平台”成为馆配市场关键词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 馆配市场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图采会”。那么未来的几年,这个关键词一定是“信息平台”。
    信息采集一直是馆配业务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信息不对称是馆配市场由来已久的顽疾,每年都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为产品信息缺失、滞后、需求不对称而成为“漏网之鱼”,影响图书馆馆藏建设质量。对此,在馆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科学出版社营销中心的杨依扬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出版社应建立以馆藏服务专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用户在线数据下载、在线浏览电子样书、在线定制个性化Marc数据以及在线看样订购;定期通过用户数据库的电子邮件向用户提供新书、可供图书的编目数据;向用户邮寄印有条形码的图文版新书目录、可供图书纸质目录和可查询光盘目录;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营销人员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一对一信息查重服务;根据图书馆的馆藏特色、馆藏结构、学校的学科设置以及优势学科,对未订购的图书提供合理化建议。
    而信息平台的建立并不是出版社单方面的责任,馆配商、书业媒体、上级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责任,但一直却是千呼万唤也难以出现。各省新华发行集团跃跃欲试,馆配商也不甘示弱。武汉三新书业、安徽儒林书业等为此还成立了信息服务公司。可见,馆配市场的争夺已经细化到了“信息服务”的争夺,未来,谁掌握了馆配市场的信息,谁就走在了馆配市场的前面。武汉卷藏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就是三新书业专门成立的信息服务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杨春芳是三新书业的业务骨干,此次挑起信息服务公司的重担,是被委以重任,对此,她表示,三新书业有信心做好书业的信息平台。而北京人天书店、安徽儒林书业以及各新华发行集团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当馆配商们根据市场开始逐鹿信息平台之时,图采会的地位随之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但愿“信息平台”不会成为下一个“图采会”,最终成为馆配市场上的一抹“浮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