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与乞丐,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2011-02-10 15:23:52)
标签:

英国

乞丐

服务部门

公共图书馆

衣衫褴褛

文化

分类: 图林·漫步
□杞人乱弹

    近来一则“某图书馆向乞丐开放遭投诉”的新闻报道在网络被转载多次,似乎一时间成了图书馆界新年的“第一把火”。其中最“惹火”的是馆长褚树青的一句话,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据报道,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5000多次,不少博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

    一家网站作了调查,当时有182人参与,其中支持图书馆向乞丐开放的达到94%。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图书馆向乞丐开放遭投诉的理由是什么呢?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乞丐的形象和个人卫生影响他人阅读”。可以设想一下,你在图书馆看书时,旁边一位衣衫褴褛、散发刺鼻气味的乞丐向你走来,你是什么反应?你还会不会像在网络世界里那样正义凛然?

    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它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设施之一。从图书馆的职能来说,它只是服务部门,非行政部门,因此也就不具备行政上“许可”和“说不”的权力。任何人,只要在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内步入其内,不做法律和规章禁止的事,图书馆都不能把他拒之门外。因此从法理和职权上,图书馆该不该拒绝乞丐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当然,事情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图书馆在历史上还是有“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带包者不得入内”等规章的,历史上广大读者也习惯和认可这种规章。但是这些都已经是历史记忆,人们早已认识到服务部门就应该提供服务,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而不是制定规章让用户使服务部门满意。尽管自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在英国诞生起,发起者就有针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目的,但是当图书馆面对弱势群体中的流浪汉、拾荒者、乞丐时,还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当如何如何,这就给今天的这个话题留下了充分的话语空间。

    综合相关报道,可以发现支持图书馆让乞丐入内的是图书馆管理者和学者,他们的声音一下就占据了道义和责任的高度。但是,反对乞丐进图书馆的员工和读者,是否就一定是“观念没转变”或者职业认识狭隘抑或不同情弱者?未必。说句顶牛的话,那些支持乞丐进图书馆的学者、馆长们会挨着衣衫褴褛的乞丐看书吗?恐怕不会吧。而那些面对乞丐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如果不是因为乞丐的个人卫生和形象干扰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阅读,会提出反对吗?也不会吧。至于旁观的网友,我们套用那句大家很熟悉的网络句式“哥关注的不是乞丐,是平等”,或许更确切。

    说到底,大家在乎的不是乞丐的身份问题,在乎的是个人形象及卫生是否会干涉到他人的问题。对此,高调支持者是不是多了些正义的声音,少了点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问题不是一句“你有权选择离开”就可以解决,而在于如何化解这个特殊问题,既照顾到特殊弱势群体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又保证不因此影响其他阅读者的权利。当然,如程焕文教授等热心图书馆事业的大腕们也公布了一些操作方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他的博客),但是若有人来个现实版的现身说法或许更好,比如讲讲到底如何与乞丐沟通、如何要求、如何引导他看书前把手洗干净。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现象,我们将继续关注。至于当前,乞丐去图书馆还是能得到图书馆一线馆员和读者的容忍的。本人数年来就碰到过多次,这种容忍可能比其他任何声援要实惠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