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玉静
暑期,在各大书店内青春文学的书架前站满了前来看书的初高中生,没有了繁重的课业与考试的压力,假期无疑是一个轻松阅读的好时机,很多学生一族基本上每天都泡在书店里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北京王府井书店企划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暑期销售情况可以说是大幅提升,暑期的排行榜上,所占比重比之前提高了很多。纵观图书销售的各大榜单,韩寒的《独唱团》(第1辑),郭敬明的《夏至未至》,饶雪漫的《离歌-III》,迪安的《东霓》,无疑是今夏各大图书排行榜中的常客。
在出版业中,青春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2005~2007年,青春文学以井喷之势出现,虽然近两年相对平静一些,但随着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出版业,青春文学板块无疑成为民营资本进军的必争之地。于是,我们看到了2010年青春文学市场的风生水起,明星作家、作品的风光无限,偶像化、娱乐化已经成为青春文学的醒目标签。
明星作家引领市场
青春文学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可以说,凡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可冠以“青春文学”之名。“70后”的作家创作的是青春文学,“80后”的写手写的是青春文学,甚至“90后”的小作家所创作的文字,也叫青春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青春文学,是以青春为主题的,内容涉及有关青春的友谊和爱情,也可以从青春的角度切入对人世,对时空的思考。”其实青春文学更准确的定义是指那些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学生作者写校园生活的作品,“80后”写作者是它的创作主体。青春文学的红火,跟韩寒的《三重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80后”的领军人物韩寒,以一部《三重门》开始了青春文学的前奏。紧接着,一批与《三重门》遥相呼应的作品问世。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饶雪漫的代表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沙漏》开创了中国青春文学市场的“青春疼痛”系列品牌,并掀起了一场“图书娱乐化”革命。这些作品,写出了青春的不羁个性、成长蜕变的疼痛、青涩恋情的温柔感伤,语言狂放而叛逆,鲜活而张扬,不乏率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成了青少年的代言人。
商业化模式下图书市场的增长,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来自于畅销书。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畅销书的时代。畅销书的产生除了作品本身的内容和思想之外,早已无法脱离贴近市场的包装和推广,更少不了来自作家本身的推动和影响。一个知名作家就好像市场中一个知名的品牌,有其忠实的消费群体。就像说到当下的青春文学,不能不提到韩寒、郭敬明、饶雪漫、明晓溪、郭妮、顾漫、辛夷坞等名字,他们是青春文学领域的塔尖作者,拥有着庞大的固定读者群。
韩寒的《独唱团》50万首印,上市一天告罄;郭敬明的《最小说》稳坐青春文学第一把交椅。韩寒、郭敬明这种偶像级作家的号召力可想而知。同样出生于“80后”,出版过《指尖流水》《汉语春秋:中国古典意向人文随笔》等作品,也曾是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刘卫东(笔名周语),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青春作家的偶像化、明星化使得这个领域的作家比单纯的作家影响力要大很多,这是出版市场的规律和发展的必然。他们的比例相当小,所创造的图书业绩却是惊人的。”他目前主编的《靛蓝小孩》系列也于日前上市,该书聚焦蒋方舟、步非烟、春树、米米七月等当下的热门青春作家,让他们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他说,《靛蓝小孩》定位也是青少年读者,但是对比《独唱团》和《最小说》,侧重点在于它是一个更注重心灵、生活层面的成长的图书品牌。“我们的定位是做最好的华语青少年心灵读物,走的不是文艺路线,也不是批评路线,而是力图更贴近当下的中学生,关注年轻一代的生活、成长。”
旗下有饶雪漫、春树、雪小禅等知名青春文学作家的华文天下图书公司企宣部的王夏萌认为,青春文学图书的畅销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很有名,有自己的粉丝群,无论出版什么质量的书都有人追捧;另一种是从无名到有名,这则需要更多的营销新模式和高质量的写作,编辑,在各个环节都把好关,然后成功地打响市场。
一直致力打造女性阅读品牌的阅读纪文化公司近日则高调签约了一位青春文学的男性作家金国栋,并推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Sorry
Sorry》。据阅读纪第二内容中心总监李国靖介绍,金国栋是今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冠军,在《萌芽》杂志的“新概念”这个圈子里拥有众多粉丝。《Sorry
Sorry》有青春文学里一如既往的纯真爱情,也写出了青春的疏离孤独感,展现了金国栋的文学才华。此外,在韩寒、郭敬明引领起来的青春文学潮流中,作家的身份已经与偶像、明星重合,他们都是美少年,可以说青春文学正在步入“男色时代”,而金国栋也是一位眼神清亮的清俊男生,阅读纪有意把他打造成青春文学的新偶像。
过度商业化导致模仿雷同作品多
青春文学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比如,辛夷坞的代表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09年6月出版,至今销量突破60万;为何青春文学类图书一直是销售比较强劲的板块?王府井书店企划部的工作人员说,一个是青春文学类图书品种比较多,资源比较丰富,常出常新。另外一个就是学生读者一直是图书消费的主力,青春文学书作者往往和学生读者年龄相仿,写出的东西比较能够引起共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购买。
对于青春文学类图书越来越成为图书市场最为商业化的板块这一现实,兼具作家、编辑、出版人多重身份的刘卫东说,从出版业的销售数据来看,青春文学的码洋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其次就是畅销书的排行榜上,青春文学前几名也占了不少。青春文学领域的读物推出速度快,年轻的偶像作家涌现,以及成长中的年轻一代对不同出版物的需求,是其背后的主要因素。它呈现出的偶像化、娱乐化、轻型化使得它比传统的出版物更容易吸引大批的读者。图书市场这个机制给了不少作者机会,具备真正原创能力的作者是不必担心自己的作品不能出版的。但过度的商业化也导致跟风作品得以重复出版以及质量不佳的作品出现,纯粹的炒作现象愈演愈烈,这是不利于青春文学自身的发展的。同时,跟风比较严重,过度商业化也使得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作者很难获得青睐,他们的潜力很可能因缺少一个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或出版社、出版商的支持而浪费。
对于目前青春文学的过度商业化,华文天下企宣部的夏小姐说,现在青春文学的掌门人、畅销书作家越来越多,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块肥肉,沾边的都能发一笔,其实不然。市场上的青春文学参差不齐,大量粗枝烂叶的书也在滥竽充数,无病呻吟,自艾自抑的“小矫情”也屡见不鲜。有销量保障和固定粉丝群的畅销书作家不外乎:郭敬明、安妮宝贝、张悦然、雪小禅、饶雪漫……商业化的运作任何书种都有,只不过这一领域暴利的类型更多而已。
青春文学作品《向左,遇见花开》的作者千寻千寻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般读者可能觉得青春文学很火,但实际上青春文学是处于一个萎靡状态的,我认识很多青春文学的作者,他们的作品都卖得不好,包括很多出版社、出版商都不接青春文学的作品,模仿与雷同太多,卖得好的还是郭敬明、顾漫、辛夷坞等几位。搞创作的个性就是生命,作品也许不是很畅销,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跟风模仿其他人。现在很多作者就是急功近利,模仿郭敬明、顾漫等,但怎么模仿也不会赶上人家。青春题材作者要有个性,要有新的东西,把作品写得深刻一点。虽然图书市场有问题,但我认为作者本身也有问题,作品写得不深刻,没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不能引起共鸣,被人遗忘也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一个作品不管是青春文学还是都市题材,很重要一点就是引起读者共鸣,能被读者记住。”
在争议中突破并前行
在文坛中,青春文学一直备受争议。青春文学作家的出现与成长首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广大青少年的追捧,这一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模式,现在的青春文学作家直接和出版社、策划人打交道,经过市场化的运作直接面对读者。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青春文学对主流文学的挑战,也激化了主流文学对青春文学的评价。实际上,青春文学并非文学的对立面。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文学出版很难脱离市场而运作。
对于主流文学对青春文学的争议,刘卫东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年轻的群体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大众主流是有区别的,比如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就和“70后”有很大区别,而现在他们还没有成为主流,这个争议会一直存在,但也是必要的。青春文学本身所体现的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创造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至于争议,它不可避免。
李国靖则认为,青春文学的作者在文字生动程度上可能比不上大家,所以他们往往只能挖掘自己的情绪,他们特别想要一个话语权,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情感,都是凛冽、大胆的。作品中往往反映了很多他们的迷失感、矛盾感,因此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但青春文学类图书是很少靠营销走红的,不像求医问药、职场类图书有很现实的针对性,青春文学作品的畅销完全要靠文本的实力,是粉丝的一种自发的追捧。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给年轻人这个群体提供的作品比较少,传统作家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需求的庞大与供应的相对缺少,就导致了青春文学的一些作品高居畅销榜榜首。但是青春文学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像辛夷坞、迪安等的作品,文字的深度与水准有些传统作家未必能比得上。
2010年,各大出版机构加大了对青春文学图书和杂志的投入。长江文艺出版社、华文天下的战略都是通过力推偶像作家,打造杂志平台来占领市场,作家们做杂志、系列出版物已经成为一个现象,比如郭敬明的《最小说》,韩寒的《独唱团》,张悦然的《鲤》系列。刘卫东说,他现在做的《靛蓝小孩》也是一个系列,作家已经向出版人转变,这说明“80后”这个群体开始寻找自己的话语权了,在通过自己的出版物寻找对话的更大空间。而主流文学对青春文学的接纳程度在近年来也发生着悄然的改变,比如中国作协张开了怀抱,接受了一批“80后”作家的入会申请,这其中就包括知名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等。与此同时,也开始有青春文学作品登上了中国的小说排行榜,这似乎也标志着主流评论界对青春文学作家的肯定。其实,这种转变也是有迹可寻的。随着青春文学作者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青春文学读者阅读兴趣的分化转移,青春文学的细化、演进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青春文学图书依托市场而崛起,但文学终究要依靠内容说话。因此,青春文学作家也好,别的作家群体也罢,只有创作出兼具生活和艺术气息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长久的喜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