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像海绵里的水
(2010-08-23 13:07:15)
标签:
海绵物理学精力紧箍咒鲁迅文化 |
□绍之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记得是来自于鲁迅。由此,对那些总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严格地说应该是“阅读”)的人,这句话就像是紧箍咒,一念,大多乖乖投降。但我不敢苟同,我是个爱咬文嚼字、爱较真儿的人。别误会,我不是受一干不爱阅读的人的委托为他们找借口,而是觉得鲁迅的这句话在物理学上是有语病的。
海绵里的水总有挤干的时候,甚至不用挤,你把它放在7月的北京那能把生鸡蛋煎成荷包蛋的大马路上,1个小时后,即便是肌肉男甄子丹来挤也不会挤出半滴水。因此对鲁迅的这句紧箍咒,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就会回敬一句:“海绵也会干的,物理没学过吗?”
呵呵,我看此时所有的“督导者”都会干瞪眼没办法,大不了回一句“鲁迅这句话是一种形容”,但最终免不了遭嘲笑。是啊,现代社会越来越忙碌。先不说学生,上班族朝九晚五,很多还要接孩子送孩子,回家炒菜做饭洗衣服,剩下的时间大多给了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和网络游戏及qq聊天,哪有时间阅读?这些人的道理是:时间是一分一秒流逝的,过去就过去了,还不是为了应付衣食住行的破事,这么紧锣密鼓的生活中,阅读时间难道能从海绵里无中生有地挤出来不成?我说,当然不能。如果把时间比喻为海绵里的水,当然该干还是会干的,问题是。
时间像……怎么比喻呢?应该是像人的精力,常常真的是能无中生有的,除非死翘翘了。人的生命能量(精力)是很神奇的,有时累得成了一摊泥,但若受到刺激,还是会像触电一样一蹦而起的(比如突然知道自己中了六合彩)。再如,为什么火灾中的人能把几百斤重的贵重物品扛上就走?为什么很多被医生判死刑的人能继续活几十年?为什么没有粮食的红军能爬雪山过草地?我的意思是说,海绵里的水是有限的,狭义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精力是无限的。把无限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阅读生活中,怎么说也是可能的。
举个本人的例子吧。说实话,本人的工作简直是超忙的,上班时间除了喝水吃饭上厕所,简直不允许有闲暇时间干别的。虽说俺是个文字工作者,但也是打工的。工作性质虽远不至于单调乏味,但就强度和密集度而言不比血汗工厂富士康的工人差多少。“按理”说,我这样的工作性质哪里去找阅读时间?但错了,一找一大把啊。就在两年前,笔者给自己强行定下规矩:在工作时间,上午和下午必须各腾出45分钟时间用以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在下班时间腾出空来还不算本事)。这么做,一是对严谨忙碌的职场生活作个调剂,增加一些“职场幸福指数”。二是,换一种工作就是休息,虽然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大脑仍是在“工作”的,不是一种直接的休息,但无疑是间接休息。三是,回家倒真未必有时间阅读,指不定什么事在等着你,磨洋工(即使是表面上的)哪行?而在单位,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即可,至于过程发生了什么是不会过问的。这是三个原因,结果呢?两年实行下来,很奇怪,我“硬着头皮”按时完成自己给自己布置的阅读任务后,日常工作竟照样搞定。怪就怪在我并没有有意加快工作进度,而是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为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从爱因斯坦那里,感受到“时间”是一种神秘奇妙的物质。然而物理学上的时间再神妙,也是可以量化的,但人的精力难以量化。人的精力有如泉水,取完一桶,马上又会冒出,还说不定取得越频冒得越猛烈。因此,生命学(暂且如此定义)上的时间比物理学上的时间神妙多了。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生命学上的时间不是简单的2-1=1,2-1=2、2-1>2都是有可能的。在严谨忙碌的职场生活中插入一些自由阅读时间,其“调剂”的作用足以使工作效率提高。这种效率的提高有时是自然而然的,是“充实”带来的水到渠成的结果。我想,我如果把每天的自由阅读时间增加到上午下午各1小时,效果也是一样的——当然,凡事都别过。
其实,忙碌的人挤的未必是时间,挤的似乎是精力。而善于调剂生活的人,精力不用有意去挤,会自然而来。在《天龙八部》里,丐帮帮主乔峰受了少林寺方丈玄慈的一记劈空拳,瞬时有脱力之感。但好一个乔峰,他放下手中的小阿朱,深吸一口气,顿时真气游走周遭,又感精力充沛起来,挟阿朱飞身上了房,把玄慈弄了个目瞪口呆……我真想把自己的时间(精力)修炼得像乔峰这样运用自如,但这只是一种梦想。不过,起码我的基础功力是有了的。今后要多干些什么事(不只是阅读),我不会先想到时间不够用,而是会设法安排好程序,让生命学上的时间之1分钟,化为70秒甚至更多。我知道,这是可能的。
不知读者们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我是有的),越急迫地想干完一件事,争分夺秒全神贯注,结果越是不理想——时间咋过得这老快呢?而越是闲庭信步地做事,反而干完后一看表:效率真高啊。我想,这也是一种“相对论”吧。笔者有走路的习惯(锻炼兼减肥),下地铁后要走5站地到单位。我试过,赶时间有意快走和边赏街景边自然而然地走,最后用的时间差不多。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其实好解释:有意快走时,动作会变形,身体一旦偏离最佳协调状态,即便走得大汗淋漓也快不到哪去。顺其自然走时,身体处于最佳协调状态,即便走快也不自知,既不耽误时间,又能神清气爽。硬“挤”出时间阅读也是一样,看似干其他事的时间紧张了,但顺其自然地干下去结果却未必如此。若你反其道而行之,在“挤”出的时间里惬意地阅读完之后,像做错了什么似的“赶紧”去做完那该做的工作,效果自然糟糕。呵呵,其实我那两个45分钟的阅读时间可不是“挤”出来的,它愈来愈像是上天安排的,本该如此,无比自然。
时间不像海绵里的水,信然,它像山泉里的水。不多说了,我的阅读时间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