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疗法的深层意义

(2010-07-02 09:29:28)
标签:

疗法

功利性

深层

泰山医学院

苦境

文化

分类: 本报·声音

  □陈蓉

  一场关于阅读疗法的头脑风暴在5月的江阴图书馆结束后,至今意犹未尽。
  想到“疗法”,瞬间可能会联系起医院、诊所和医生,也想到每一个平凡普通的身体都曾经或正在遭受着的困扰,以及需要治愈达到健康的迫切心情。而“阅读”和“疗法”放到同一个层面上时,可能疑惑、不解、不屑的神情会显示在正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脸上。因为太多的治疗经历和经验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疗法关乎身体的安康,需要的是技术、经验、设备、药物等诸多的特殊载体,而阅读向来和学习、工作、消遣休闲关联,更承载着很多的升学、就业和竞争的功利性功能,它助推人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更好的立足和发展机会。
  这个意义下的单一化阅读或叫功利化阅读很直接,会直达目的。但在得到结果的同时,也可能会被驾驭,被技术性的语句、程式化的文本和由此带来的成功感。同时失却的,是阅读的乐趣和阅读中心灵受感染的过程。如果再泛及更多的读者和社会风气影响下的读者群,还可能因此陷入商品化社会“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中去,使阅读成为现时社会“利益化”的工具。
  泰山医学院宫梅玲老师的阅读疗法案例,让人深深触碰到了阅读在探究人性美好、凝聚生命能量、激发幸福感知能力的过程中所能迸发的无穷力量。透过她的视线,看到了一些年轻人虽接受了数年知识的熏陶,却同时也陷入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人生智慧的苦境中。对生活和生命没有信心,眼中的世界惨淡而无色,无法去面对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因为功利性的阅读永远都不会教会一个人如何去找寻真正的人性和真的自我,更不会在人危难痛苦和难以感知快乐的时刻,拉他一把。
  因此,物理的身体病了,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来解救,而我们的精神、思想病了,谁来拯救?台湾著名作家、艺术家蒋勋讲到,他在中学一二年级时,由于身体处在生理发育转变期,很苦闷。那时,他接触到了文学,在文字里消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却也因此耽误了功课,被指责成坏学生、坏孩子。环境和氛围使他在正途和歧途之间摇摆,幸好文学阅读拯救了他,让他有足够的自信没变坏,还在阅读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这是否也是每一个坚持跋涉在阅读道路上的人,都曾有过的相似经历呢?
  我想明白了,“阅读疗法”谈的不是医术,也不仅是心理技术,当然也不是试图凭借几本心灵书籍来慰藉温暖就可以驱逐精神困扰的神话。否则,又何异于功利化阅读?而需要进行阅读疗法的人,也不是少数的人群。你或我,都可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时期,需要用阅读来让自己的眼睛更透彻,心境更平和。
对更多的读者而言,需要的是一种提醒自己别陷入纯粹功利化阅读的敏感,培育一种发现阅读之乐、阅读之美、  阅读之真和阅读之善的心境,使身心和谐,不自我分离,不慌张盲目,并让自己靠近直至登上阅读之舟,穿越人性和心灵深处狭窄的河道,抵达更为开阔的人生和生活境地,靠成熟的心智去体验更持久的海阔天空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疗法”就是维基百科中所阐述的那样——用阅读来解除精神、情绪的失控和社会不适应带来的困扰所吻合。那也意味着,“阅读疗法”将更为宽泛和现实,不会只是一个过程,只对一个或一群读者有特殊含义。这种疗法只有开始,永远不会有终点,是反复性的,更是多元化的。它会使人更有性情,更理性,更成熟,也更圆满和健全,是给人生增加幸福色彩和心灵温暖的阅读旅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