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一)

(2007-09-04 16:21:58)
标签:

旅行/见闻

帮办式咨询

周彦平

管理咨询

河南博物院

游记

分类: 功夫在诗外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游记

 

       河南博物院是我盼望已久的必游之地,之前甚至还闹过误把郑博当豫博的笑话。那次参观郑博,也算不虚此行,但因此更添了对豫博的向往。

      

       河南——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地下出土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更有无数历史典故、名胜古迹。河南博物院——院藏文物30余万件,庞大的数字引起我的无限想象——是怎样的文明之光?是怎样的魏晋风流?是怎样的隋唐盛世?是怎样的宋金元惨烈?又是怎样的明清余韵?

 

       晚点的火车辜负了五点钟的早起。一路磕磕绊绊,十点多钟才见到博物院的身影。设计灵感来自元代郭守敬观星台的建筑透着历史的厚重,玻璃墓墙和直线条的建筑外观又显露出时尚和大气。再走近些,几句汉语、几句日语传过来,门前人们在举行“中日兰亭书法交流展”的开幕式。

 

       居然还撞上了书法展览,好象我还没看过正儿八经的书法展览呢,真不错。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一)

 

       但是,错过了十点钟的古乐表演。

       曾经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曾经让人三月不知肉味,繁华时,商女们曾经夜夜高唱《后庭花》;嵇康曾经抚琴退兵,曾经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千年前打动先人、寄托先人情思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

 

       一个西服革履、头戴麦克风式扩音机的帅哥正给一群人讲解着,观众听得很是入迷。是义务讲解员吗?凑上去看看。

 

       “这件骨笛是我院的镇院之宝,请看笛孔,中国的传统乐曲只有五个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各位看看这支新石器时代,距今年7、8千年的骨笛,有几个孔。”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一)

 

       “没错,是7个孔!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新石器时代就懂得和运用7音律了。1977年湖北隋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7音律的,这支骨笛是中华民族发现和运用7音律又一件更早、更有力的证明。”

 

       帅哥继续说道,2006年,民乐专家曾以这支笛子吹奏了多支现代流行歌曲,声音丝毫不逊现代乐器。

 

       “大家再上前来仔细看看它,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帅哥又道。

 

       “对,中间几个孔边上还有些很细的小孔,这是调音用的,我们的古人很早就对音律运用自如了。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物质条件还很简陋,能够生存下来都不容易,怎么可能追求这么高级的精神享受呢?——专家认为,古人制作这支骨笛,是为了狩猎用的,以骨笛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吸引猎物。这就更说明一切艺术均是来源于生活,是应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发展到后来,艺术才渐渐与生活来分离,逐渐又高于生活了。”

 

       听他这么一说,这件旧旧的、以整只鹤的脚骨制成的笛子真是颇有来历啊。

       “这是真的文物吗?”我突然问道。

       “是的,本院陈列的所有展品,都是文物。在您面前的这支骨笛,距今7000多年了。”帅哥彬彬有礼地回答道。

      

       新石器时代,著名的仰韶文化,1921年瑞典安特生教授与当时中国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先生在勘探中国矿产资源时发现,后因战乱研究终止。2005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清理库房时,曾发现3个神秘的标本箱,箱子里是装有标有各种编号的陶罐和陶器碎片,便是仰韶文化发现者的工作成果。5000多年过去,当年的心型村落,当年的刀耕火种,当年的母系社会,当年的一切的一切,都随风逝去,只留下这些万年不腐的陶器和陶片,默默地站在展台上,任人展开对它的联想。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一)

       我不知道5000多年前,我的先祖在陶器上绘上这些鱼图腾、鸟图腾时,是怎样的心情?。还有这两个粗大的陶制水管,水管两端粗细不同,细部有榫可以套接,与现代的水管形状并无二致!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一)

 

若问古今兴衰事,劝君只看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游记(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9r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