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美丽的遗憾【连载2】

(2013-02-10 23:03:10)
标签:

文化

分类: 报告文学

       小升初进入名校最“捷径”、“把握”的方式便是拥

       有优秀的奥数成绩,女儿却缺少这块至关重要的敲门砖。

       当我们站在中学升学的门槛前时,才发现没有奥数成绩

       的择校之难。

 

六年的小学生活,女儿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同时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她是学校的计算机能手,她的绘画和电脑动画制作设计曾经在崇文区小学生比赛中得奖,她曾获得学校“十佳少先队员”、并以最高票当选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她连年获得学校和崇文区“三好学生”,毕业时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但是,这些看似不错的成绩,却不能让孩子在小学毕业之际轻而易举地进入一所理想的中学。小升初电脑派位的入学规则让每个家庭都心存担忧,这种始终遭到家长诟病、带有浓厚的撞大运、抽签色彩的升学方式,最终导致的就是官方规则之外形形色色择校方式的盛行。

小升初进入名校最“捷径”、“把握”的方式便是拥有优秀的奥数成绩,女儿却缺少这块至关重要的敲门砖。当我们站在中学升学的门槛前时,才发现没有奥数成绩的择校之难。

果不其然,女儿参加崇文区最好的中学——汇文中学小升初的应试选拔,败北。那年,正是汇文中学在初高中脱钩多年之后首次招收初中部学生,目的是为了留住不断流向外区优质中学的优秀生源,为学校的高中部积蓄人才。而这次恢复初中实验班的首次考试,大量的奥数题便成为选拔优秀苗子的标尺。

女儿作为该区最好小学------光明小学的优秀生和区级、市级“三好学生”,却没能考上汇文中学,本身既印证了我们预先的担心,也成了对光明小学快乐教育的反向回应。因为汇文中学的选拔考试试题难度大,而且数学考试离不开奥数。光明小学不设奥数班,女儿又不肯到校外学奥数,如此,女儿不败北才怪!

 

汇文中学上不了,女儿该上什么学校呢?如果还在崇文区选择,矬子里面拔大个,那只好到民办公助初中学校文汇中学。但这种选择我们并不甘心。我们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每年的小升初择校既是对家长人脉关系的考验,也是对家长耐力、承受力的考验,每到四、五月份,小学毕业生的家长们便成了社会上最茫然、最紧张、最能折腾的群体,大家互相打探、互通有无、传递着准确或不准确的各路消息。一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家长们总要复印出多份简历,做好多种准备,以提高择校的命中率。

在准备汇文中学考试的同时,我们也把目标瞄向了北京市多所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广泛撒网,多方出击。小升初,事关孩子的前程,我们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在报考汇文中学的同时,我们也填报了海淀区多所中学。

为了让女儿尽可能进入理想的中学,那段时间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是因为投向许多名校的简历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二是因为要随时关注民办公助的初中校的招生信息,一旦错过便丧失最后的机会。除了上班,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捕捉有关小升初的各种信息,然后四处出击到预选的中学为女儿报名投档: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师达中学,北达资源中学等等,甚至连上地实验学校、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实验附中这样的二类学校也不肯放过。那段时间为了给女儿报名投档,我们像无头苍蝇四处乱闯,因为没有一所学校我们会有把握,而我们又不心甘放弃任何一种可能选择的机会。

一段时间后,终于有几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初中校陆续通知女儿参加考试,师达中学,北达资源中学,上地实验学校,由于这些学校的考试时间都相对集中,忙得我们像赶场一样前后奔波。紧张的赶考之后,接下来却是漫长的等待。虽然女儿考试感觉正常,但面对全市成千上万的竞争者,面对十里挑一甚至是百里挑一的选拔,结果会怎样谁都心里没底。等待是被动的,每一天时间的流逝对我们内心都是一次煎熬。成败与否无从考证,女儿命运到底如何?我们似乎只能听天由命等待上天的安排……

 

杨晓升一味被动的等待于我而言难以接受,我开动脑筋,日夜不停全方位寻找各种新的可能。工作之余,我翻阅电话簿,一次接一次地给我认识的人打电话,希望能够找到关系助我一臂之力,帮助女儿联系到理想的中学。我所联系的人当中,既有朋友,也有工作关系认识的人,既有当官的也有经商的,既有文人也有武将,我甚至求助于一些中央媒体专事跑教育的记者,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几乎掘地三尺。然而,一切都徒劳无功。普遍的说法都是,孩子想上好学校这事最难办,如果说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给孩子联系上好学校这事,算得上天下第二难。可是我也知道,再难也有不少人能办到啊,谁不知道北京的好学校每年都录取那么多的条子生?谁不知道北京的好学校每年都录取那么多的赞助生?谁不知道北京的好学校每年都有与一些特殊单位以共建名义录取的形形色色的特权生?我寻思,不是女儿没有资格进入这些学校,而是我没有找到过硬关系!

天无绝人之路。山穷水尽之际,我突发奇想:亲自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写信。在常人眼里,人大附中在北京是翘楚的中学,全市的优秀学生打破头都争着要上这所学校,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简直比国务院总理都难找,你跟她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的,八杆子都打不着。何况女儿从北京东边崇文区的光明小学,一下子跨越到西边海淀区人们都梦寐以求的人大附中,你给她写信请她帮忙,不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么?然而,我认定的事,就非做不可。在我看来,世间只有想不到的事,想到了就要尽力去尝试。即使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在你身体力行去尝试之前,怎么可以断言不可能呢?世间一切的可能,都存在于行动与实践当中。如果你只坐而论道,不去尝试,即使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

决心已定,我开始奋笔疾书,给刘彭芝校长写信。为了引起刘校长的重视,我先作自我介绍,而且一上来就希望引起刘校长的注意。我说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目前正在《北京青年报》以醒目的头条位置每日连载,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接着我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再接着我进入正题,介绍女儿的情况,当然包括她荣获学校“计算机能手”、“十佳少先队员”、北京市“三好学生”等等一系列荣誉。然后我笔锋一转,进入这封信的核心部分也是这封信的目的所在,我言辞恳切地请求刘校长给我女儿一次报名参加人大附中小升初选拔的机会,让我女儿这株不错的幼苗能够进入人大附中的沃土,沐浴更好的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信的最后,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这封长达数页纸的信写好之后,我背着妻子和女儿一个人到邮局挂号寄出。信寄出了,我并不惦记。虽然我写信时激情满怀,言辞恳切,寄信时也郑重其事。但寄出后我也不抱希望,因为这件事难度确实太大,我觉得刘校长回复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妻子丈夫在悄悄寄出信件几天之后才告诉我此事,丈夫的行为让我不知说什么好,也有几分哭笑不得!看来丈夫真是急了,居然采取这么“纯洁”、“幼稚”的做法,简直是异想天开,做无用功。想想,成千上万学生打破脑袋都想进去的学校,谁会有时间看你这封信,要知道人大附中每个找上门来的关系和条子都够校长“扛”的,唉,没办法,信已经寄出去了,就让他“幼稚”一回吧。

 

杨晓升:妻子对我的嘲笑和不以为然并非没有道理。我写信和寄信本身,似乎只是为了完成我直觉中认为可以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至少,我为女儿增加了各种可能中的又一种可能。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几天,刘澎芝校长竟然亲自将电话打到我的家里来,让我某日某时带女儿去人大附中报名参加该校小升初选拔考试。我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接电话时握话筒的手激动得几乎颤抖,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抓过纸和笔,按照刘校长的提示,一笔一划地记下了报名的地点和时间,对刘校长千恩万谢。放下电话,我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得意地告诉愣在一旁的妻子和女儿,大声说梦想成真啦,我写的信起作用啦------人大附中的刘澎芝校长亲自给我打的电话!妻子和女儿惊喜得目瞪口呆,都感觉这事情真不可思议,怎么跟做梦一样啊!她们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可现实偏偏证明这事就是真的。我这个异想天开的人,这回真的赢了!

 

接下来我们全家开始了去人大附中报名的一切准备,其实跟到别的学校报名没什么两样,无非是学籍复印件,各种成绩单和获奖证书,还有在报刊发表的文章等等。但不一样的是,刘澎芝校长的电话让我们全家看到了一线希望,也让我们全家异常兴奋。

周末的时候,我们终于带着女儿驱车前往人大附中的报名处报名。

没几天,人大附中的小升初选拔考试电话通知很快下发。女儿接下来连续参加该校的三场考试。第一场考数学,女儿铩羽而归。走出考场时一脸沮丧,她说数学太难了,基本上是奥数、华数题,她只做了少数几道题,其他一概不会。第二场,语文考试,女儿尚可。第三场,英语考试,女儿总算感觉良好。经历了这三场考试,女儿的受挫感大于成就感,因为数学让她大受打击,因为没有学奥数和华数,她感觉根本无法与人竞争。而本次参加人大附中小升初选拔考试的,大都是人大附中属下的华数“占坑”班的学生。所以,虽然参加了本次的选拔考试,但对于上人大附中,我们已经基本不抱希望,能够拥有这样的一次考试机会就足以让我们心存感激了。

这期间,女儿原先报名并已参加考试的那些学校则陆续发来了录取通知。最早的是师达中学,接着是北达资源中学,再接着是上地实验学校。正当我们犹豫该上哪所中学的时候,人大附中也电话通知,女儿被该校英语实验班录取。全家人喜出望外。我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早先已经给我们发通知的那几所学校,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人大附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