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说“能量是生命之源
 (2012-04-20 15:35:14)
	
			
					(2012-04-20 15:35:14)		| 标签: 杂谈 | 
 
正如我们上课的教室照明需要电力一样,人体也像一台机器,无论是呼吸、睡觉、代谢、走路、站立、读书、生长发育等等,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提供支持。也就是说人类一切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做动力。可以说: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能量"有那么神奇吗? 
关于能量: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经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通过“植物-动物-人”的食物链进入人体。能量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分解、代谢等所释放出来的。
食物释放出的能量用来维持体温和正常的生理活动,细胞的生长、繁殖及自我更新,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除等等都需要能量。即使在睡觉、呼吸、消化、内分泌、循环系统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
能量的传统单位为千卡(keal)。能量的国际单位为千焦(kJ).换算关系:1千卡=4.18千焦;1千焦=0.239千卡。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因为可以产生热量,被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脂肪的单位产能量最大,每克脂肪产热9千卡;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单位产热则均是4千卡。
http://s13/middle/4d523956tbe175ea350bc&690 
1.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应为55%-60%,也就是说成年人每天应进食大约250-300克的碳水化合物;
2.脂肪占总能量比例应为25%-30%,也就是说50-60克的脂肪;
3.蛋白质占总能量比例应为10%-15%,也就是说50-60克的蛋白质。
为什麽要严格遵守“能量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应使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大体持平。如果能量长期不足,体内将逐渐动员储备的糖原、脂肪直至肌肉,从而造成体重减轻、骨骼肌退化、贫血、神经衰弱、抵抗力下降等。严重的能量不足,对于正常人将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若摄入量大于消耗量会出现体型偏胖者,多属于能量过多或活动量过小,剩余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沉积,形成中心性肥胖或超重,严重者增加机体负担,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等。因此,人们应注意遵守“能量平衡”使摄入的能量“正好”满足自己身体的需要。
如何正确评估每日能量是多还是少?
我们应该学会评估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合适,是过多还是太少呢。以下三个步骤教会您正确评价的方法:
1.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包括所有的食物如谷类、薯类、蔬菜、水果、饮料、甜食、肉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豆制品、油脂类、硬果类、零食类等。
2.估算或称两食物的具体数量有多少,例如:1袋奶、2个苹果、50克豆腐、1个鸡蛋等。
3.通过查找《食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所产生能量,按照所吃的量相加后,所得结果即为每天总的能量摄入量。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量表》。http://s1/bmiddle/4d523956tbe1ea33250a0&690
现在您对“能量是生命之源”已经认可,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那么如何吃?吃多少?才能健康生活,尽在您的掌控之中了。
 
 
 
 
 
参考资料
 
《营养与疾病防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