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2025-08-12 09:00:33)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文炜


《红楼梦》的作者当然是曹雪芹,这是由文献决定,但《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而是一部文学作品。现在特别是想换作者的一些人,一提作者是曹雪芹,就说这是胡适发明的,就把《红楼梦》当作是曹雪芹的自传,再从书中的一些写法来否定自传,然后再来否定作者曹雪芹,这只能说是空对空而已。

有人为了换作者,把书中的贾府当成是曹家,再从书中找出几句不堪的话后问曹雪芹会这样写自己的家吗?却不想一下如果换一个作者不也一样?假定作者是冒辟疆,那不也是冒辟疆在写冒家不堪吗?那就没有作者了。小说不是家世自传,贾府是贾府,曹家是曹家,怎么能等同。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代表。书中的人物或许曾经有过,但写到作品里就成了艺术形象,而不是人物传记,书中包括开场的那些话都是出于创作手法。如果拿书中的一些写法书中的几句话到实际人家去找,就可以找出无数个家庭无数个人来,最终没有结论结果。

 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不能等同,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作品的本身,原型可以作为话题,但与作品中的人物有重大区别,不仅在于言其行有区别,更在于这个人物的意义有差距,甚至有重大区别,以致截然不同。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经过作者的加工创造,是一个塑造的形象。不要说是文学作品,就是记实也会有片面也会有差距。

 如果把贾府当作是曹家,把贾宝玉当作是作者的自传,这既不符事实,因为你没法提供两者等同的证明(别姓也一样),尤其是严重贬低这部书的重大价值、贬低作者的艺术创造。文学创作不是编家谱,不是写自传,不是记录人物生活言行的起居注,文学创作需要才华,不是识字就能写,而要写得好,就得有水平,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人写写出来会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具备相当高超的才华造诣才能写出象孔乙己、子夜、雷雨、白鹿原这样的作品来。现在不少红学研究就是将书中的几话当成考证的依据,从而出现各不相同的结论,也就永远无法统一。

 作者不是曹雪芹?那你把他换掉就是,作者换了作品没换,那换谁?说出一个名字来看看能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能不能从小溪汇成支流再形成主流。事实是一条条小溪都干涸了。

红学,议时代、找作者、探隐写,渴求取得重大成果。好一头肥鹿,逐着逐着眼看就一步之遥,可怎么也抢不到手,有的甚至以为已经在握,可总是若即若离赶不进家门,挠得心头痒痒,显得颇为抓狂。这鹿,有的一个人在赶,赶了好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不惜投入。有的是团队赶,洪家、冒家,地方上也出力为他赶,可这鹿总也姓不了洪姓不了冒。不少人的两眼只盯着曹,想让曹把鹿让给他,想让别人关注他认可他。这真是摸错了大门。且看各自都在往自己的家门赶,这能赶得进去吗?一边怨恨曹骂曹,一边把希望维系于曹家,那完全是看错了方向,你真想往自己家门赶,就要让其他与曹家不两立的各家一起给你赶,赶的人多了,心齐了,这鹿说不定有可能成你的了,但得想想为什么他们不肯给你赶?二三十年来,有的人赶了一阵累了,悄悄走掉了,有的一直在赶赶得身心俱疲,这样的日子何日是个头?直到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原来这头鹿不过是个幻影!

 金子总会发光,那是放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没有得到鉴定。而读红楼梦,你早已把自认为的金子拿了出来,大家都看到了,又为什么不被认可?鉴定师遍地都是,为什么都没认可你的“金子”?非常明显,因为你手中所持的不是金子。

 索隐之不能成立,是各人索出来的隐都不一样,因为所索的每一种隐都要掺入个人的想象,所以不会有统一的结论,索作品背后的隐只能是自娱。对红学建设起不到实际作用。如果以个人所索的隐来解读文学作品,会偏离或违背作者的创作目的,有损作品的价值。考证虽然能揭示真相,但必须有文献资料作为基础。红学的资料全部摆在那里,早已作了充分的彻底的研究,现在已基本结束。而《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其所具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艺术、广博的知识,将成为永久的研究对象。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红学话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文炜)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参与写作的多种。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