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的回顾、现状与前瞻(胡文炜)

“红学”的回顾、现状与前瞻(胡文炜)
胡文炜
1791年由程伟元、高鹗主事的120回本《红楼梦》印行,从此有了定本并成为风行于世的名著,反应是“皆曰曹雪芹书”,也有人对小说的“本事”进行索隐。历时130年。
1921年胡适发表考证,索隐基本结束,“红学”成为一门正式学问,称“新红学”。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为代表的“考证”是“新红学”的主要内容。历时约90年。
2012年周汝昌先生去世,“新红学”结束,“红学”进入20年调整期。由于资料所限,“考证”逐渐淡出红学,提倡《红楼梦》从文学角度来进行“整本阅读”并加以研究。
2032年《红楼梦》将正式回到120回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研究时代。
二、评“调整期”
无论索隐还是考证,都扩大了《红楼梦》的普及,都不能一概否定。《红楼梦》写了贾府这个大家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里面无疑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即有其背后所隐,各个“影子”必然会与现实的某一个点吻合,但更大量的是不同。所以各家所索之“隐”必然各不相同,结果是无论索的哪一种隐,都无法与别的隐共通,都不能覆盖全书,也就都无法立足,都不会有结果。
“考证”则是建立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新红学的九十年里,与《红楼梦》有关的资料已经发掘殆尽,并且作了透透彻彻的研究,到现在可以说是人书俱疲。至今还在勉强进行的,基本上是重复十年以前及更早就已经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至于象曹雪芹的生父是谁,脂砚斋的身份如何等等,由于已经失传,不可能查个水落石出。对于读者来说,只要知道此书作者是乾隆时期江宁织造后人曹雪芹这个历史背景就可以,因而考证淡出红学是必然的。
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注意到书中说的此书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即此书不是一气呵成之作,而是有一个成书过程。一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从书找出了许多痕迹,从而推算、分析哪些内容属于早期稿本,哪些是后来的增删。对于这种研究当然不应否定,但无论怎样研究,都无法还原出一个早期的本子,其成果都无法替换掉现有的本子,这“无法替换”也包括八十回以后的文本。
关于文本,自1791年后风行的是印刷本程本。1927年后陆续出现了十多个手抄本,称为脂评本,但无论程本还是脂本都属于曹雪芹的第五次增删本。通过文字对照,程甲本前80回和脂本基本相同,就象程本问世前周春说的“微有异同”。从今天角度看,有几处文字此本长,有几处彼本更优,这种优与长,随着探讨的进行,人们看法或会发生改变,所以一定时,可反映在新出的普及本中。由于程本是完整的,脂本多少有残缺,因此宜以程本为主体,同时参校脂本,使之更加完善。关于脂本中的批语,数量和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些可以作为注释,供阅读时参考。
新红学初,胡适根据张问陶的诗,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后来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高鹗写后四十回依据不足。至于后四十回写得怎么样,那是读者的看法,没有早期文献证明120回不是同一作者。对于脂批中的有关“线索”,那只是另外的一种续书,不能用来否定程本的120回。抄本之所以只有80回,是因为作者在“批阅增删”时先传出了80回,因此流传范围广,后四十回传出晚了,流传的范围虽小,但也有,程本印行前就有周春记载《红楼梦》抄本既有80回,也有120回。
三、《红楼梦》的价值与“红学”的未来
《红楼梦》作为杰出的名著,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开国领袖甚至说我们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这当然是一种比较幽默的说法,领袖读过的书很多,但他没有提别的,可见此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红楼梦》细致地描写了贾府大族的日常生活和这个家庭的运转过程,描写了在运转中所带动的、联系的事物、人物。书中既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又有一个庭园一件器具的细节;既有许多闲情逸致,又有种种矛盾纠葛甚至吵架;既有高雅的,也有粗俗的。书中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大族家庭,家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内的景观极为丰富。书中写了许多各有性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写了家庭外面的许多人物、事物。
我国历史上数不清的公侯大族消失了,但庆幸有曹雪芹留下了一部《红楼梦》,使后人能从中去探视那种家庭的内幕,去了解那种家庭的现状与演变,从中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例如书中写了“左昭右穆”的祭祀礼仪,被作为古代礼制的佐证;写了许多外来事物如玻璃穿衣镜、钟表、西洋船等,作为这些事物进入家庭的佐证。还有当时所使用的口语方言,为语言研究提供资料,书中所写的典制礼俗、饮食服饰、建筑园林、诗词戏曲、器物用品、医药保健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体现在书中的思想、艺术、哲理、美学等等构成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有人称之为是一部百科全书,供一代又一代人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当《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回到120回整本阅读时,“红学”的前景非常宽广,尤其是考证淡出后,参与研究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红学研究的队伍将越来越壮大。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参与写作的多种。在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