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关传播应用(四)

(2017-01-12 10:53:03)
标签:

杂谈

传播

市场营销

分类: 公关笔记

​前面介绍了传播基于内容和表现形式做的分类,便于去理解和归纳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在传播实践中,信息的传递不光是单独的点,还需要通过传播节奏的安排,角度的区隔,内容的组合,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从内容的多维度、多形式,更加全面、丰富、准确的传递给受众。

首先,我们来介绍传播内容构成的框架体系(如下图):

http://p9.pstatp.com/large/1534000014f257150510

这是针对某公司梳理的其传播体系框架,通过框架我们看到,对于它的传播内容来源分为了五个大类,并明确每对于不同的企业,因其要素和情况不同,框架中所涉及的大类需要调整,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但这样的体系性、框架性思路却是便于其快速梳理内在要素,并展开工作推进。而且,对于大类的区分和细节的构成,也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阶段性目标和受众特点来区分和划分的,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我们来介绍传播的节奏安排。传播是要有节奏安排的,这种节奏的体现在于发布的时间点和量来形成传播信息的曲线变化。

http://p3.pstatp.com/large/15340000154ff28393f8

上图是以日为单位对某企业信息传播量的一个曲线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传播的节奏安排上从23日起至27-29日到高峰,30日回落。其背景是该消费品临近五一前的销售造势,23-26日信息铺垫,有声音露出,27-29日达到高峰,30日回落,符合人们五一消费的信息搜集习惯,临近前几天往往消费者采购的集中准备时间,所以对应信息发布加大,但为避免信息的过于突然或者基础铺垫不够,所以会提前几天开始发布铺垫,到30日,受众基本完成准备,已经开始假期,信息搜集需求降低,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此时降低发布量是合理选择,借助此前发布的自然扩散维持着基本的声音露出即可。

http://p3.pstatp.com/large/15330004eb37338f03c4

这张图是按月度整理的某消费品品牌全年的传播信息量曲线,大家透过这张图也可以看到起节奏的安排,三个高峰期4月、9月和11月,恰好对应的五一、十一和年底三个消费高峰期。

这两张图反映的是有固定参照物,即消费品市场五一、十一、年底三个销售高峰,企业基于市场推广的目的展开的传播,对于非固定参照物,或者是单独事件的发布,我们也可以以其事件发生点为固定参照物来观察和计划其发布节奏。

http://p3.pstatp.com/large/153200023a57488693c5

这张图是某品牌产品发布的信息节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11日信息达到峰值,也就是产品发布当日,以这个时间点往前即为其针对该事件的预热铺垫,在发布后相应信息自然衰减,但企业为了保持足够的关注,会从不同维度再次展开信息扩散,以持续保持高关注度。

再次,来介绍一下传播节奏的阶段划分。通常来说,可以将其传播节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特别时间节点或者特别事件节点的节奏安排,一类是基于日常基础信息的常态化传播发布。

后者以月或周为单位,持续发声,保持信息在一定阶段内的稳定,其节奏基本成稳定的类直线,量通常不大,但稳定、持续,其节奏的保持就在于内容的持续跟进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要用框架体系里的内容来源来持续地保障信息供给。

前者则是以特定时间点和事件为中心,前后围绕进行信息内容和量的安排,通常即为预热、发生、后续,前期预热以引导为主,发生是以核心诉求信息发布为主,后续其以深度或多维度全面呈现为主。

前期预热的方式包括基础信息的发布,如召开发布会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基础信息,也可以悬念引导的方式,吸引关注,也可以时间倒计时方式引导关注等等,形式多样不拘泥。

在一些产品的发布上,还会以产品谍照等方式形成预热引导等等,具体的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其核心还是在于用一种打通受众和自由信息的链接,因此,对形式上的选择一定不要墨守成规,而是抓住本质创新求变。

发生期间,一般来讲是需要将核心信息快速的大量露出,通常来说以事件或者话题本身为主,但维度上可以考虑多些接触视角,以满足或者说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受众。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效率的原因,发生当日的信息往往会延迟露出,而随着现在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即时直播和快速的网络扩散,使得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这也带来了对信息的持续影响,通常会采用深度挖掘的方式对信息保持一定深度和持续度,比如利用专访、产品解读、使用攻略、后续计划、战略合作、市场影响、市场反馈等维度,使话题能保持持续关注,或者在大的话题体系里,制造新的话题保持声音持续。

在这里,三个阶段并非固定套路,必须怎样,根据情况也可以是预热发生,或者发生后续,而预热、发生、后续每个阶段也可以根据情况再细分具体的细节安排,可以再划分为更细致的阶段。

以上,是避免沉浸在具体的传播中,聚焦于具体的信息点而忽略了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窥一斑而无全豹,或者教条式的按照固定套路,而不针对具体企业和具体情况,以及受众特征和习惯适时变化,保证了程序正确而忽视了为什么出发的本质。

这一篇章,从传播中内容的生成,到传播形式的变化以及节奏、框架的搭建,传达的是建立起系统性的认知思维和工作习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以更为全面、客观、有效的角度出发,真正意义上提升传播的价值,公关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