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 石
石鹏飞
《韩非子》收有一则《和氏之璧》的寓言: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含美玉的石头,他恭恭敬敬地奉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人察看,玉人说:“是石头。”厉王大怒,就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将这块石头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人察看,玉人还是说:“是石头”,武王也怒,便吹掉了和氏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继之,和氏抱着那块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泪流尽了就流血。文王听说,派人问原因,说:“天下受砍脚之刑多着呢!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和氏说:“我倒不是哭我被砍掉的脚,我哭是因为宝玉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误认为骗子,所以我伤心。”楚文王叫玉人剖开那块石头,终于得到了美玉,便将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或释读这则寓言的题旨:韩非借“和氏之璧”的遭遇,愤慨地揭露当时统治者排斥贤能,摧残人才的昏庸行为,讥斥他们把宝玉当石头,把正直当欺骗,并生动地喻说善于识别和发掘人才的意义。
“见仁见智”,我读这则寓言,却有另外一番想法:这,堪称是我国“赌石”的缘起吧。
所谓“赌石”,就是凭眼神先花钱买一块石料,然后切开,含玉者赢,无玉者输。盖因玉蕴石中,肉眼不能看到,赌石,风险极大,但刺激亦大,有人遂趋之如鹜。赌石,有的地方很风行。
你看,和氏这位楚国人,他得到璞玉,先献楚厉王,厉王不信,被砍左脚;后献楚武王,武王不信,被砍右脚。到楚文王时,总算见天日,剖开石头得宝玉——“和氏之璧”,这不是“赌石”是什么?
这场“赌石”成本太高。一,时间太长,厉经三代,从厉王到武王到文王,须多少年?二,代价不菲,为了赌赢,和氏失掉了两只脚,可算“血本”了。不过,这个和氏一定是“赌石”高手,他听以不放弃、不抛弃,坚毅执着,原因是他有一双由表及里“相玉”的慧眼。
可到底是寓言,篇幅亦短,韩非未能介绍和氏“相玉”的经验,惜哉。不然,其对我国的“赌石史”一定会留下一笔珍贵的遗产,使后世的“赌石”更加异采纷呈。
加载中,请稍候......